第四百二十二章 王氏父子的心思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二章 王氏父子的心思 (3 / 3)
        杨浩对这些道路很满意,他有更加长远的打算,这些道路目前只是雏形,未来还有改进的空间,而且就眼下来说,这些道路主要用来运输开挖出来的煤炭和铁矿,并不是供人行走的。

        说到运输煤炭和铁矿,杨浩才真正感觉到了棘手。

        即使修建了坚固的碎石道路,但是以大隋的交通运输水平,想要高效、省力的运输开采出来的煤炭和铁矿,并不是十分容易的事情。好在现在只建了一座高炉,而且还没有开始炼铁,所有的原材料准备工作,倒也没有显得跟不上节奏。

        “即便短时间内,蒸汽机车还不能面世应用,我也要提早打算了,目前的运输方式和水平实在太过低下,以后可能会成为影响钢铁产量的瓶颈。”

        西山的煤炭,埋藏极浅,几乎是露天煤矿,而河原北面的铁矿开采也相对容易,杨浩不得不开始考虑,是不是应该规划几条固定轨道,来提高原材料的运输效率。

        固定轨道当然是指铺设铁轨,即使还没有蒸汽机车,铁轨交通也能省时省力。而且等以后蒸汽机车成熟了,这些轨道还能利用起来。

        杨浩心里只想了一会儿,便打定了主意。

        唯一需要考虑的是,单单两条这样的铁轨,十几里的路程,怕是也要耗费数万斤的钢铁。真正要实现这一设想,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起码要等高炉产铁的能力稳定下来之后,才能真正动工。

        如今,这块河原之地,陆陆续续建起了好多建筑,远远望去几乎像是一座小城,于是,这块荒地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名字:河原。

        此时的人们,谁也不会想到,河原,这样一个原意指河边的高地的名称,未来数年以后,会成为整个大隋最耀眼的所在!

        只是到了那个时候,河原,它又有了一个新的名称铁城。

        高炉已经建成了好几天了,一直没有投入使用,杨浩在等着它完全风干,尤其是高炉内部的黏土层。这个高炉只是简易制造出来的吧,并不是最终形态,很多构造上,杨浩都是采取了折中的办法,毕竟条件有限。

        因此,在高炉使用上,杨浩慎之又慎,生怕正式使用之后,因为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