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一章 高炉 (2 / 5)
“士族门阀兴盛,与前世的资本集团掌控国家命运有些相似。这些超大的势力集团,在一开始未必没有正面积极的作用,但是长远看来,却是国之毒瘤,必要的限制绝对不可或缺,否则社会权力集中在一小撮阶层、人士手中,阶层固化,人才的晋升之路完全被堵死,便是整个社会逐渐堕落的开端。”
“杨广虽然只是朦胧感觉到世家权力过大了,但他所做的一切,相对而言还是正确的,也更有利于整个社会晋升。”
“虽说削弱了世家贵族之后,可能又会面临皇权过于集中的弊端,但当务之急,却不是寻找完美解决办法的时候。如何限制皇权,不使它成为社会进步的枷锁,可能要耗费几代人的聪明才智去思考和权衡,这些都是后话,不管怎样,以目前的处境来看,我还是更认同杨广的理念,要站在他这一边。”
杨浩扶了扶额头,不去想这个近乎于无止境的哲学问题。
他当然有很多的前世无数哲学家、社会学家总结出来的思想精华,但是他不认为能把这些思想,一成不变的照搬到大隋社会当中。连科技发展都需要循序渐进,一步步来探索,更不用说关乎到社会体制的上层建筑呢?
所以杨浩并没有天真地以为自己坐而论道,便可折服天下人。
百姓需要引导,天下世家需要引导,高高在上的皇帝也需要引导,杨浩做的便是这样一件小心翼翼的事情。他会在可控的范围内,一步步实践和总结。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老子在《道德经》中的论述。说的是治理国家,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佐料投放要恰到好处,既不能过头,也不能缺位。
这是圣人的胸怀,杨浩却觉得不是这样。
治大国就是治大国,烹小鲜怎能比拟?一条鱼,一盆菜,煮坏了,可以随便扔掉,重新来过,但是治大国呢,治理坏了,你有挽回、重来的机会吗?没有!
所以‘治大国若烹小鲜’这种豁达的言语,只能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圣人,才能讲出来的话。
夫治大国者,步履维艰,夙兴夜寐,犹未可及也,岂敢以小鲜视之?
杨浩是务实主义者,所以他才会选择先把煤铁工业发展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