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生死线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九十章:生死线 (1 / 2)
        01

        刚刚六十出头的马歇尔很精神,目光炯炯。

        二十四年之秋,孙中山扶病从广州到日本,又取道天津到北平与北洋军阀商定国是。那一年,马歇尔是美国驻天津步兵团的执行官,史迪威在他手下的做营长。

        一八九八年,美国打败西班牙,占领了关岛和菲律宾。八国联军打北京,美国也拿到了在天津港的驻军权。天津有九国租界,美国相对低调。辛亥革命后,美团才派出第十五步兵团常驻天津,设立驻华美军司令部。三八年,这个团被日军打跑,倍感耻辱。

        有个驻军士兵回忆说:“天津是个美妙的地方,在街头上可以同时看到一个英国兵和法国兵勾腰搭背,一个修道士站在犹太鼓手的旁边,还有一群日本兵调戏乡下女人……”

        马歇尔也发现,很多老兵宁愿降低军衔也有呆在天津,充分享受人上人的快乐生活。

        在团里,史迪威绝对是个别类,能说出一口流利的中国话,也有一大帮穷得叮当响的华人朋友。

        02

        一九三六年的八月,五十五岁的马歇尔升为准将。

        三九年九月,马歇尔出任美国陆军总参谋长。在上任之际,德军袭击波兰,欧战爆发。

        马歇尔反对目光短浅孤岛主义,积极备战并大胆地起用了一批新人,其中就有在十五团干过事的艾森豪威尔和史迪威。

        史迪威身材很高挑,常戴一顶旧式硬边的战斗帽,嘴巴里也总爱叼着一只大烟斗。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需要一个中国通来处理吃危不讨好的远东事务,都认为道德高尚和作风正派的史迪威是不二人选

        在马歇尔眼里,陈纳德拿中国的钱给中国人办事天经地义。现在,美国需要这位老兵为自己的国家和未来去战斗,得到的却是满腹牢骚。还说只需一两百架战机就能够赢得太平洋战争,狂妄之极。谁都看得出来,这人是想另搞一套。

        史迪威对中国的情况素有研究,认为要拖住日本陆军未必一定要支持贪婪而腐败的重庆政府。然而,居里特使和威尔基特使都是实用主义的拥趸,宁肯承担道德风险也不愿承担政治风险,明确支持陈纳德。

        03

        马歇尔越来越习惯默想,秘书进来放下一袋卷宗。

        在缅甸失陷后,罗斯福高调表示:“日本人可以切断滇缅公路,我要对英勇的中国人民承诺:无论多么困难,我们的飞机都会把你们需要的作战物资送来!”

        调往印度的美军第十航空队接到空运任务,很快就提出了两个方案:其一是由强大的战斗机护航,从印度的阿萨姆邦飞越密支那到昆明,简称为南线。其二是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到昆明,简称北线。

        走北线,飞机必须在海拔高度在六千米以上的高山峡谷里穿行。当时的运输机爬高极限就是六千米,而且气候恶劣又没有导航……史迪威支配不了陈纳德,只能选择极为冒险的北线,史称驼峰航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