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不周山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七章:不周山 (1 / 3)
        01

        最初,人类栖息在海岸线上,以捕鱼、狩猎和采集为生。

        找不新的盐源,我们的祖先就不可能远离大海。或者说,也没有必要离海而去。

        两万年前,全球的气候慢慢变暖,海平面逐渐上升。中国的海岸线也到了大行山、武陵山、秦岭和巫山一带,原始人来到了华中、华北和西北的高地上,留下足迹。

        大约是在一万两千年前,一颗彗星击中了地球,在美洲、澳洲、亚和非洲大陆上砸出了巨大的天坑……在中国的大西北,我们可以找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天坑里,全是黄沙,百草不生

        在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有座气势雄伟的天山,其托木尔峰的海拔高度达将近七千五百米。

        在全球七大山系中,这里离海最遥远也最为干燥。相传,穆天子曾乘八骏到天山拜会西王母,琴瑟如歌,笙箫以和。

        02

        在中国的远古,天是最为神圣的字眼。

        天的最初字形是一个人站着,头上顶着一个硕大的圆球。有人猜测,这个大圆球就是月亮,天山就是当时的天梯。

        中国人的创世纪这样说:“天地浑沌,盘古生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相传,盘古用一把斧头开天辟地……于是乎,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堆土以成山,引水而成河,始有万物。

        我们可以想象,一万两千年前的那场彗星雨可谓是天倾而地裂,并且诱发出恐怖的大海啸。幸存者逃到青藏高原的腹地,并且找到了岩盐。

        有了盐,人们就可以继续深入内地,以崇山峻岭为护体。

        03

        现在,在昆仑山的南麓有片区域称之为羌塘。

        羌是指牧羊人,在逃生路上,那儿应该就是一个巨大的避难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