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月亮城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四章:月亮城 (1 / 3)
        01

        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

        在大小凉山的南边,有座月亮城,濒临邛海。

        三九年之初,**就在那里设立西昌行辕,大有继续退守西康之意。

        行辕之谓,来源于封建时代,人们常把皇帝的钦差大臣或者管辖一方的总督外出巡行时的住处和办事机构称为行辕。

        到了民国之后,**根据政治需要先后设立过十来个行辕,设立最早的类似机构当数南昌行营。当时的行营下设七个厅和若干个处,比当时只有四厅一处的省政府还要庞大,连南京的国民政府行政院也要仰承它的鼻息。

        一九三二年的十月,江西红军开始长征,**率大军跟踪追击,又在武昌、宜昌、广州、重庆和昆明等地先后设立了数个行辕。抗战之后,**又在广西的桂林、四川的成都、陕西的西安和甘肃的天水设立行辕,强化其统治……

        02

        深藏在西康南沿的月亮城,在三十年代还是一个环境闭塞的边陲之地,紧靠峰峦雄伟的横断山脉。

        退守西康,可以说是**所做的最坏打算。他再三下令抢修西昌机场和川滇公路,并限期设立西康广播电台。

        四一年的一月,国家一级战备公路四川乐山至西昌段修通后,**立即就把嫡系的德械部队三十八师和川军的七十二师派了进去。

        莫尔说到乐西公路,拿出一座血红的水晶簇。它的基座是呈流线形的天然石块,有两个巴掌大小。上面簇拥着十几个大大小小的红色水晶柱,相当美观。

        “这是工程兵在开山爆破后拣到的东西,还有一些紫色的水晶石……”

        乐西公路作为大后方的战略要道,**甚为关切,曾先后数次发出手谕,要求把乐西公路视为中国抗战最紧迫的工程。必须克服一切困难,保质保量地如期竣工。

        军令之下,二十多万筑路民工只好昼夜施工,以平均每公里都要牺牲近十人和负伤五十人的代价,硬是在坚强的山体上挖出了一条石槽,为民族的生死存亡铺出了一条血路。

        在乐西公路的蓑衣岭上,有一块乐西公路修路者赵祖康题写的蓝缕开疆碑:蓑衣岭乃川康来往之要冲,海拔二千八百余公尺。雾雨迷蒙,岩石险峻,施工至为不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