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大侠再往上升一个级别,就是英雄(外)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八章大侠再往上升一个级别,就是英雄(外) (2 / 2)
        除了生活上的改变,夺冠之后另外一个明显的变化是:采访我的媒体越来越多,而且规格也越来越高。

        刚从新加坡回国,IGE的老板就通知我去北京,随行的还有两位专门负责媒体联络的妹子。在她们的安排下,我接受了数十家媒体的采访。这其中,有Tom、sohu和sina等门户网站,有《体坛周报》和河南省当地的一些纸质媒体,甚至包括像《鲁豫有约》这样的知名电视栏目。

        Tom、sohu和sina这些网络媒体,一般都是邀请我去参加聊天室的互动。聊天室里的魔兽爱好者很多,绝大部分都是在上学的年轻人。他们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有些也让人难以招架,比如有个小孩问道:“以后我自费跟着你去各地参赛,你在前面比赛,我在后面观战,绝对不打扰你,行不行啊?”透过这些看似荒唐的想法,我能感觉到他们确实把我当作一个明星来看待,就像我当年无限崇拜CQ2000一样。可惜的是,我对这种充满好奇心的想法也爱莫能助。

        纸质和电视媒体则都是记者过来专访,有些在网上直接进行,有些则郑重其事地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面对面谈话。刚开始,我对他们的问题还挺感兴趣,有问必答,知无不言。采访多了才发现,大家问的问题都大同小异。搞到后来我直接把答案背了下来,对方还没开问就可以把他们想要的东西倒出来,说得我自己都要吐了。

        寒窗十年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对于性格内敛的我来说,成为媒体焦点既是一种幸福,又是一种烦恼。

        幸福当然是因为自己得到了大众的承认。看着媒体上出现自己的名字和影像,想想会有多少孩子将因为我的“光荣事迹”而把我作为追求的榜样,那是一种怎样的成就感?所谓的扬名天下,所谓的出人头地,不就是这样吗?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被媒体“盯”上也是很烦的事情。

        从性格上讲,我内向而不善言辞,所以每次参加活动时,如何组织语言都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由于那时候的媒体活动都是公司和俱乐部安排的,我基本上没有拒绝的权力。所以很多时候,我不得不硬着头皮上,绞尽脑汁地回答问题。一场采访下来,比跟Grubby或者Moon打一场比赛还累。

        话说回来,什么事情都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参加的媒体活动多了,对锻炼自己的口才也挺有用的。在经受过多次尴尬后,我发现自己的性格逐渐开朗起来,说起各种冠冕堂皇的套话来也不会脸红了。用King的话来说,我到2006年春季过后就已经变成脸如城墙、百毒不侵的“老油条”了,就算是面对台下的千名观众也能hold住场面。

        这种厚脸皮当然是通过各种教训培养出来的。

        记得第一次接受《体坛周报》采访时,地点是在一家星巴克咖啡厅。作为这辈子没去过高等消费场所的电竞民工,我对咖啡厅的规矩一无所知。当服务员把两杯看起来不错的咖啡(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这咖啡叫什么名字)端上来之后,我几乎是在十秒钟之内就把它消灭干净了!采访过后,《体坛周报》的记者把这个尴尬的细节写到了报道中。

        后来我们买了这期报纸,看到这一段时,King笑着调侃我:“傻瓜,你不知道咖啡是要慢慢品的啊?”

        我很不服气地回道:“慢慢品啥啊?放久了就凉了。”

        “……”King一下子被我的冷笑话噎住了。

        喝咖啡的尴尬事虽然琐碎,但如果回到读书年代,可能会让我懊恼好几天。到了2006年,我已经可以悠悠然把它当作一种谈笑的材料。这种转变一方面是因为成熟,毕竟马上就要21岁的人了,再不成熟就老了!另一方面也在于心态,电竞赛场上的表现让我变得更加大气,也就更能容忍其他方面的一些小失误。

        在CCTV还没注意到我之前,《鲁豫有约》无疑是我参加过的名气最大的电视栏目了。凤凰卫视加陈鲁豫,在中国大地上你很难找出比这更具分量的电视媒体和主持人。

        当时听说可以上《鲁豫有约》,我还是有点小激动的。一方面是因为对方的名头太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以为采访需要去一趟香港。趁此机会体验东方之珠的魅力,也算是圆了我的一个夙愿啊。

        后来才知道,节目是在北京录制的。好吧,又小白了一次,原来电视节目是可以在一个地方录制,然后在另外一个地方播出的……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