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七章、求援 (1 / 2)
这边,匪兵们在张振清的安排下暗中做好应变的准备,而廖耀湘那边则是小心翼翼地捧着手上的小布包,三步并作两步赶回总部,二话不说先叫军医仔细辨认了下包中的针剂药品,确定是盘尼西林和奎宁无误之后,便一叠声地催促护士赶紧消毒器械,准备给杜聿明打针用药。
得知如同天降般的药品是杨冬青等人不惧险阻送来的,病卧在担架上的杜聿明情不自禁地啜泣起来。一面擦着脸上的泪水,一面难掩心中的哀伤仰天痛呼:“老常,你死的太冤了!”说着忍不住痛哭起来。慌得身边的廖耀湘和副官等人赶紧上前连劝带安慰,好半天才让他渐渐恢复了平静。
原来,野人山的艰苦卓绝和营养得不到保证,加上无时不在内疚和自责之中,不到一月时间,原本威风凛凛的杜聿明,很快就感染了被远征军称之为“回归热”的急性传染病而卧床不起,时常交替于如顶酷暑的高热和如坠冰窖的高寒交加中倍受煎熬。
由于伤病人员实在太多,加之多数物资药品在溃退途中皆被抛弃,因此主力部队很快就遇到了缺衣少药的困境。尽管廖耀湘等人刻意保留了一部分用来保证高级军官的健康,奈何无从补给又入不敷出,所以杜聿明的病情也一直时好时坏总也不得痊愈。
而其口中念叨的“老常”,则是他的特务连连长兼卫队长常恩国。这两人都是陕西米脂人,因此关系也一直比较亲密。
就在杨冬青他们到来前几天,杜聿明再次陷入昏迷之中迟迟无法醒来,急的常恩国等军官跟热锅上的蚂蚁似得一个劲直发愁。
廖耀湘找来军医一问才知道,整个部队的最后一支镇静剂都已给杜聿明注射用了,更别提奎宁这些特效药了。万般无奈之下,军医抱着死马权当活马医的心态提出:唯一的办法就只有换血。
苦笑着看了一眼在病痛中谵语和抽搐的老长官,看着他骨瘦如柴形如枯槁,廖耀湘毅然下定了决心:“干吧,无论如何都要试试,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一切就看军长的造化啦。”
有了他的话做后盾,军医迅速在杜聿明的手腕上割开一条口子,放出体内充满毒素和病菌的污血,然后又从别人的体内抽出健康的血液不断输入他的血管。
还别说,这个法子还真有效,两天后,已经一脚踏入鬼门关的杜聿明,终于成功地挣扎了回来并睁开了眼睛。而那位忠心耿耿的同乡兼队长常恩国,却因抽血后不幸感染上败血症而光荣殉职。
临别前,杜聿明拉着常恩国得手久久不放,望着流泪不止的他问:“老常啊,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要交代吗?你放心,只要杜某人留得三分气在,一定帮你完成。”
恋恋不舍地看了一眼杜聿明及身后众人,在常恩国地示意下,大伙扶他勉强坐了起来。抬头望着被高耸入云的巨树遮地严严实实而一直暗无天日的上空,常恩国运起全身最后的力气大叫了一声:“没死在抗日的战场上却死在这儿,老子不甘心呐!”喊罢随即身子一软,颓然而亡。看着死不瞑目的常恩国,听到他余音缭绕的临终之言,所有人心里不觉一片黯然。岂止是他常恩国,这恐怕也是每一名倒在撤离缅甸路途上的远征军将士们的共同心声。
望着面前迟来几日的救命针药,听到杜聿明怀念老常的哭诉,想起那些曾经熟悉却已黯然离世的战友,所有人的心里无不是五味俱陈百感交集。
还是廖耀湘最先从悲伤沮丧的心情里走了出来,赶紧命军医亲自为杜聿明注射了这来之不易的特效药,看着军长的病情渐渐平稳下来,众人的心里这才松了口气,想到可以用电台联系上国内,想到即将空投来的军需物资,想到即将踏上回家的路,人们的心里顿时充满了希望,齐声暗暗庆幸道:“终于有救了!”
有了对症的药物治疗,杜聿明得病很快就有了起色,等他再一觉醒来的时候,整个人已经明显精神了许多,就连说话也有了底气。
见长官醒了,副官赶紧小心地端来碗特意留给他的菜肉粥,一面轻轻地吹着一面一勺勺地喂进他的嘴里。
小口喝着热气腾腾的混合粥,杜聿明不觉有些奇怪,停下进食死死盯着副官手里的粥碗纳闷道:“咱们不是早断粮了吗?这是打哪来的粮食和腌肉?”
边小心地吹拂着勺中的热气,副官边解释:“这是杨连长他们让送来的。他看弟兄们饿的都不成人样了,就把手上仅有点吃的都捐给了咱们,还说怎么也要让弟兄们先吃上顿饱饭,哪怕就是一人一口垫垫底也行。”说着将温度适宜地粥勺递了过去。
并没有张嘴去吸溜嘴边的粥勺,杜聿明有些莫名其妙:“哪个杨连长,他手上哪来的粮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