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轿中圣女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章 轿中圣女 (1 / 3)
        轿中圣女

        秦武良见状长叹一声,柔声道:“晴儿妹子,此事牵连极广,许多事情目前还只凭推测,尚无实据。为兄身为锦衣卫镇抚使,事关机密不便多说。言止于此,还望晴儿妹子体谅。”

        晴儿拭去眼泪,哀声道:“晴儿省得。”秦武良道:“妹子莫要伤心,往者已矣,来者可追。你我且分头探查,相信总有一日,会有再遇之机。到得那时,一切便水落石出了。”晴儿闻言又自拜谢。

        谷秋阳与张大先面面相觑,看二人言语表情,只觉二人之间对话十分隐晦,只有当事两人才明白关键所在。作为旁听之人,委实是似懂非懂。然而对秦武良最后一番言语,谷秋阳却印象极深,也就是说,秦武良要晴儿与自己分别查看,等时机成熟二人再聚,那时便一切昭然若揭了。不过他依旧说的隐晦,依谷秋阳推测,他实在是说,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二人相聚时相互交换信息,便能查出布衣神教所牵涉的所有隐密。

        此时天已过午,秦武良安排筵席,四人一同用餐。席上晴儿言笑晏晏,秦武良也自谈笑从容。倒叫谷秋阳与张大先二人满腹狐疑,浮想翩翩。

        席罢,秦武良欲留二人在南阳卫盘桓数日,晴儿心急红柳山庄之约,再三推辞。秦武良只得作罢。临行时送了晴儿两匹健马,命军夫安排妥当。又担心二人行路不便,便差人到衙门为二人开了路引,由南阳府至宁夏镇,可保一路无忧。谷秋阳与晴儿拜谢之后,方依依惜别。

        别了秦武良与张大先,谷秋阳与晴儿二人驾着马车,渐渐离了南阳地界。一路晓行夜宿,过了数日,便出了南阳府,到了河南府境,径往潼关而行。

        这一日到了汝州,二人在集市上歇脚午饭,却听街面上一群人齐声呼道:“布衣真神,普济众生。”谷秋阳闻声大惊,待细听之时,那呼喝声却已停止,却又听到一阵喧嚷哭闹之音。谷秋阳心中暗道:这布衣神教在河南境内如此嚣张,居然在光天华日之下便公开露面了。可是这哭闹之声,却又是为了何故?想到这里,便走出店门观看。

        却见街东首一群人持着旗幡,排成一队,一个个均穿着灰布衣裳,腰间缠一条白色布带。谷秋阳看得清楚,正是布衣神教的教徒打扮。再看街道两边,均布满了民众引颈观望,人群之中,更有一些人在街边跪拜。

        谷秋阳大觉奇异,再向前走了十余步,却见那队布衣教徒领头的有八人,共分成两排,前头两人挑着一个横幅,上书“敬送白衣娘娘入陕”。而后面六人则分别持着旗幡,上书“开封府青龙坛”“南阳府白虎坛”等旗帜。再往后看,却见数十人共同抬着一尊塑像,塑像上蒙着白色纱布,叫人看不清楚。然而谷秋阳一看心中便自明白,那后面的塑像定是所谓的白衣娘娘圣像,其上蒙着白纱,而不是象那天夜里所见的黄绫,想是顾忌官府,不敢过份越礼所致。

        谷秋阳见状大惊,想不到在汝州境内,居然遇到布衣神教教徒河南各香坛,共同送所谓的白衣娘娘神像进入陕西的队伍。由此可见,布衣神教发展之神速,仅两月左右的光景,不但遍布河南各府,而且此时此刻,竟然要发展到陕西了。

        此时只听有人哭嚷道:“小六子,你与我回家。你娘在家里病重,你却怎得舍了亲娘,要到陕西作什么?”谷秋阳询声看去,却见一年约六旬的老农,正抱着那当前挑着横幅的一名布衣教徒的大腿,坐在街上哭嚎。而那挑着横幅的汉子年约三旬,一脸惊慌失措的模样,任那老农抱着大腿,口中直叫道:“你是哪里来的老汉,不要认错了人了,我不是什么小六子。我姓姚名廉,我叫姚廉。”

        这时街边众人七嘴八舌,纷嚷不已。那姚礼被老汉抱住了大腿行动不得,直急得旁边教徒纷纷指责老汉。

        谷秋阳走到近前,却见那老汉哭道:“混帐小六子。你是南阳卧龙岗张家村人,六月六日生,村里人都叫你小六子,名字唤作张富财,你什么时候改作要脸了。你要脸不要脸,你爹我还不清楚么?你若要点脸面的话,便跟我回家看你娘便是。”

        话音方落,街边众人笑成一片,纷纷道:“老汉,这年轻人名字叫作姚廉,不是要脸。你不要听错了。”

        谷秋阳听其话语,仿佛是说他是这汉子的父亲。只因这汉子母亲生病,他不愿意儿子随着布衣神教队伍入陕,便从卧龙岗一路赶来要带子回乡。想是他年老耳背,把那汉子名字“姚廉”听作了“要脸”,因此便说“你要不要脸,你老爹我还不知道么“云云,倒叫人听了啼笑皆非。

        另一挑幡的汉子见状劝道:“老人家,你真的认错人啦。这位兄弟是我布衣神教南阳府白虎坛弟子姚廉,自打我认识他时便是,并不是你家里的小六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