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八章矩周规值
璧宁说是要用毛皮和人参送礼,能把这话说到自己的头上,和自己张这个嘴,那是监督大人给了他伍秉鉴极大的面子,是瞧得起他,也是没把他当外人的一种表现,甚至这里面还包含了某种信任——至少伍秉鉴是这么理解的。至于是毛皮几张,还是人参几棵,伍秉鉴知道绝不能把监督大人的这个话当真,如果真就是实实在在按这个数送来了,即使不被骂个狗血喷头,“元和行”以后也就没什么好日子可过了。
伍秉鉴立即与那些徽籍毛皮客商联系,要用市面上的高价回购五百张海狸皮,徽籍客商当然是不好意思出高价,经过一番推搡后,最后还是原价买了回来。他又找来潘象,花一百两银子从潘家库房里买来了半担人参,然后将毛皮和人参经过一番精心的包装后送到了粤海关璧宁的私人库房。
监督大人交待的事一定要速办,办好,给的货款也一定要面带笑容自然而然地收下,一切要做到顺理成章,这么做的道理就是要让对方收下东西时心安理得,日后两方都好做人。伍秉鉴和景春把毛皮和人参卸下了车,又搬进库房堆叠码放整齐,最后从璧宁的管家手里接过来被握得发烫的十两银子小心地揣进了怀里,然后出了粤海关。
伍秉鉴将这件事做得麻利,也是悄无声息。能听得出来,璧宁要主动为“元和行”出头撮合与咪唎坚人回船的生意,这让伍秉鉴万万想不到,也是从来不敢想的事情,更是求之不得!伍秉鉴再清楚不过,至少在这黄埔码头,只要是监督大人想做的事没有做不成的!如果他出手相助,那咪唎坚人的生意十有八九就是“元和行”的,甚至连一点悬念都不会有。
可转念一想,监督大人高高在上自带虎狼之威,平常人谁想接近巴结都是很难,为什么此时能突然间,他伍秉鉴就博得到这般青睐了呢?这是伍秉鉴必须要想的问题,而且必须要想明白的问题,做到心照不宣,才能把接下来的事情办好,办明白,办长久。
伍秉鉴左思右想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说一千道一万,无非是“利益”二字在中间起了作用——监督大人帮你挣得生意做就是给了你人情,有了人情自然要有回报。“元和行”此时微不足道弱不禁风逆来顺受,便于控制操纵支配,得了这般天大的人情又定是感激涕零,或许监督大人也是感觉他伍秉鉴办事还算把握可靠,种种条件累加,这样的好事也就临到了自己的头上。
但什么事都要分开两面看,有利就有弊,伍秉鉴的头脑很清醒,能得监督大人垂青提携定是再好不过,可定然也要狠下心来下刀割自己身上的肉去做补偿,这叫一个疼!并且割到一个什么程度也是个问题,想做到拿捏到位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也实在是太难了!并且这其中还涉及到一个自我平衡的问题,有时候眼看着水到渠成的事,根本就不需要旁人参与,但到最后这个功劳账也要算到大人的头上,自己打碎牙往肚子里咽也得违心地认,这消化起来可是非常叫人难受的!
监督大人的“好意”是拒绝不得的,也不敢拒绝,就好比给你一杯糖水,明知道自己身上有消渴症(糖尿病)的毛病,也得捏着鼻子喝,是死是活,眼前管不了那么多,也是身不由己,只能是走一步说一步吧。还有,这事最后瞒谁,也不能瞒着潘有度,而且是越早让潘有度知晓越好,因为眼前咪唎坚人这桩生意“同文行”是顶着“元和行”名头做的,“同文行”在其中无论做多少,监督大人都会把这个人情账和他伍秉鉴算。
再有需要注意的是,监督大人龙睁虎眼盛气凌人专横跋扈惯了的主儿,耍上手腕不见成效,定然是要抬起大腿来霸道的,无论是洋商还是同行对监督大人不敢怒也不敢言,可事后定会迁怒于他伍秉鉴的身上,监督大人伤人无所谓,可他伍秉鉴得罪人就是大事,过两年,璧宁拍拍屁股走人,留下烂摊子让他伍秉鉴如何收拾得了?到那时怀恨在心的同行和洋商群起而攻之,他伍秉鉴是应付招架不来的,甚至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潘象将“同文行”提供的五份茶样送了过来,并分别附上了报价,伍秉鉴和叶上林仔细研究后发现,这五份茶样里除了标注“每担26两”的那份品质还算说的过去外,其他的都是市面上常见的茶叶,除了报价上的差异,在品质上并看不出来有什么显著的区别。看来,“同文行”揣度咪唎坚人会有一个购买心理,那就是他们对茶叶不懂,只看价钱说话——价钱高的一定不会买,价钱太低的又会认为品质有问题,会取个中间价位的来采购。
叶上林说:“东家,按以往行商与东印度公司及各国商人交易情况,包括四年前咪唎坚人‘中国皇后号’回船时采购的茶叶,价钱上都没有超过26两一担,潘家报出的这个价格颇有些投机取巧浑水摸鱼的味道在里面。再一个,近期正山小种的精茶价钱上涨得很厉害,上次我们两个合计的精品正山小种加上包装成本每担只有13两,我私下打听了一下,现在这个价钱根本就拿不下来。”
“说的没错,前几天我也问了‘德慧芳’茶行的程小姐,她说现在的行情至少需要18两,这其中还不包括我们应缴的关饷。叶兄你看,我们现在报多少合适?”伍秉鉴问。
“至少要32两。”
叶上林回答的干脆,继而又解释说:“这个价钱除了税响,还有那程小姐中间要加上的一些费用,我们大概能保证每担赚到9两左右。我们这个利润可是不算高,如果按照‘同文行’那个算,他家那个利润至少可以做到12两。”
“照这样说来,再加上一两吧。”伍秉鉴最后做了决定,那加上的一两他是给璧宁准备的。接着又补充了一句,“你和潘象明天去见山茂召,只拿潘家的这五份茶样。”
叶上林非常奇怪,“那我们的呢?山茂召说明天就要把这个采单定下来,再不拿去可真就晚了。”
“山茂召确实是想尽快定下来,但我们这种的只能是等他考察了所有人家之后再拿出来,至少现在还没到火候。等真正拿得出手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让他看了有眼前忽然一亮的感觉。再一个我们这么做,也让‘同文行’那面感觉好看,至少挑不出什么毛病来,我之所以不去,也大概是为了这个避嫌的道理。”
“好,我明白了。”叶上林也是非常自负之人,但他又不得不由衷地佩服秉鉴,在同一件事情上,他认为想的已经很周全很深入了,但秉鉴所想的,总是比他又多了那么一个层次,恰恰就是这么一个层次,就决定了方向和高度,甚至成败。
第二天,潘象带着潘家的通译找叶上林去了码头,伍秉鉴在行号里面等消息,奇怪的是早上碧珠和他说大奶奶找她,就再也没见她来。
景春将里外收拾了个干净,来到了秉鉴的面前,看着小伙子有点蔫儿,眼眶子里也是哭瀡瀡的模样。秉鉴关心地问他是不是身体哪里不舒服,景春摇摇头,欲言又止。这更让秉鉴着急,再三追问之下,景春说前天秉鉴不在的时候,秉钐来了行号,看他不顺眼,将他臭骂了一顿,又撵他走,并且不让他和秉鉴说……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