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暴风骤雨的前奏 (5 / 6)
坐着的完颜刺,面对赵扩时说话很难条理清晰,但站起来后,却是不一样了,就如同是换了一个人。
“济南府、太原府、长安府,如今已经趋于稳定,几个官员的调任之后,吏治之势已经有所改善。而扬州府等地,因为地势因素,加上朝廷当年的一些举措,已经在这些地方成了气候,怕是还需要一些时间。至于京城各地,臣已经亲自跑了一趟,虽然有遇到一些小阻碍,但还都算是顺利,这些地方估计半年之后,便可以看到成效,最早在今年北地各地秋收时,或许就能够验证结果了。”完颜刺恭敬的说道。
赵扩一开始还是微笑从容,慢慢的眉头便皱了起来,不过在完颜刺说完后,赵扩也就恢复了常态。
从容不迫、处事不惊的样子,多少还是把他的帝王气质散发了出来。
“如此说来……就只有扬州府等地?”赵扩点着头问道,而后旁边的太监,刚刚带过来的一些奏章,赵扩开始翻检着,找寻那些关于扬州的奏章。
“除了两淮之地外,便只有洛阳府、开封府还有一些不稳……。”完颜刺说道。
赵扩不等完颜刺说完,而后便道:“不能等了,既然朕决定了,那么在今年就得把这些事情都一并解决掉。过了元日,朕这边也没有时间再处理这些地方吏治一事儿了。燕王再过些时日便会回京,接下来,朕可能要把注意力放到跟燕王倾向的蒙古国一事儿上。所以无论如何,今年秋收前,你得让朕满意。”
“至于北地粮草一事儿,还是朕上次跟你说的,北地赋税可以适当放松,户部那边朕已经交代过了,但户部遇到的问题,便是你完颜刺现在还未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只有你这边解决了,户部那边才能水到渠成。所以你压力很大,但朕等不得。”
“南边各州,尤其是以扬州为主的两淮,粮草可以在北地秋收时,通过运河补充过来,但朕终究还是希望……在没有灾年的前提下,北地的粮食能够实现自给自足。”赵扩一连说了一大串。
完颜刺也只是微微皱了皱眉头,随即刚要开口,便听到赵扩继续说道:“待御史知杂事兼礼部侍郎,待御史知杂事在前,礼部侍郎在后。分得清楚主次才行,至于你上次跟朕提的,北地粮草想要自给自足,除了减轻赋税加朝廷补助以外。那把民间子女的婚配年龄提到十八岁至二十岁一事儿,这件事情,朕想知道为何要如此?”
“回圣上,臣也是在翻阅了户部的一些档案之后,才想出此策的。”完颜刺微微点点头,正容回答道:“臣发现,虽我大宋这些年一直战事不断,但因为燕王用兵如神……。”
“这些夸赞的话就不必说了,燕王如何朕心里比你清楚,直接说目的跟你想要的结果,是不是可行,原因是什么。”赵扩一边翻阅奏章,一边又示意太监去御书房,拿户部的一些奏章。
完颜刺看着飞快挑拣、翻阅奏章的赵扩,咽了口唾沫后,便继续说道:“除了前些年黄河决堤,造成了百姓流离失所以外,这几年北地各路都算是比较稳定。当年那些逃荒至各地生存的百姓,如今要么是回到了原本的家乡,要么便是已经在他乡站稳了脚跟。户部记载的我大宋人口数,臣也翻阅了,其实并没有像一些官员所言的那般严重,只是因为这几年燕王收复失地之因,造成了一些民户逃离的动荡,不过眼下战事早已经平息,一些民户已经开始主动回到家乡,而各地户数也都在呈上升趋势。”
“但臣前几日前往各州府,也发现了一些北地民俗,依旧沿袭着金国旧例,而这也是造成户数人口增加的主因。正是因为一些穷苦人家,早早便把女儿嫁了出去,用这样的办法来解决家中其余人的温饱。当然,这也跟……朝廷官员侵吞耕地有关,但更多是因为人口增加的问题,才致使百姓无法获得温饱,必须靠朝廷救济。而若是朝廷把婚配年龄上提,再加上灾粮救济,以及侵吞土地追回,用不了两三年的时间,臣认为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