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一六章夹心饼 (2 / 4)
吕颐浩笑了,自己有荀彧之忧,徐还立即表明自己会效仿曹操,终其一生不叛大宋。
这就足够了,还能奢望什么呢?
当此情势下,再有其他反“非分之想”,实在就有些得寸进尺了。
那么,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
赵子彦走了,徐还的脸色再度凝重起来。
军事上西军占尽优势,即便没有吕颐浩的配合,攻破淮南也只是时间问题。真正让他担心的并不是交战,而是人心。
以西军的实力,过江只是时间问题,但有个重要区别,就在于以怎样的形势,怎样的代价过江,以及过江之后是怎样情势。
江南之地,除了秦桧和张俊的人马会负隅顽抗,免不了还有一些其他忠于大宋的人。
历朝历代,都不乏忠臣,大宋自然也不例外,甚至更多。大宋王朝广开科举,进士官员大都是天子门生,开国以来对士大夫格外优容,这些人世受皇恩,对赵宋皇室感恩戴德,颇为忠诚。
靖康之变有那么多的臣子跟随皇室南渡,崖山之战后跟随陆秀夫和小皇帝一起投海的人也不在少数,这些都是最好的明证。
南征之前,徐还已经料到会有如此局面,但心中下意识认为有此等念头之人可能以文臣居多。
却没想到最先出面的会是吕颐浩,一个担任过宰辅,手握重兵的江宁留守。有一便有二,吕颐浩之后还会有许多人。
那位昔日的枢密使赵鼎,以及朝堂衮衮诸公,临安城里的宗室,甚至是和自己素来关系紧密的文澜书院里的大儒名宿,恐怕都不乏仍旧忠于大宋,反对江山易主改姓之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