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发现地洞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七章发现地洞 (1 / 2)
        “在老城区观江路的某个路段上,道路忽然塌陷露出一个大坑,万幸没有人员伤亡。据采访周围邻居得知,这个路段经常有渣土车通过,车速非常快,给周边的居民带了来极大的不便与困扰!而他们也普遍认为这个大坑就是渣土车压出来的!下面让我们听一下周围居民怎么!”电视上,滨城卫视的记者道。

        “肯定是他们嘛,每天晚上都在跑,吵死人了!车速特别快,过红绿灯都不踩刹车的!”某仓买老板抱怨道。

        “真的,我们投诉过好多次,都没人管的。这帮开大车的太可恶了,我每天晚上开车要到区的时候,都挺紧张的!”一个附近居民道。

        “我也觉得是,但应该地下本来就有大洞!可能是防空洞吧?我怎么知道会是谁修的?”某居民对着镜头笑道。

        ……

        遂道挖通后半个月的某一天,赵朗命土地施法,造成路面塌陷,终于把其中一条遂道展露在世人面前。周围的居民一发现,立刻就拍照发朋友圈、微博,也有人打电话给电视台、报社,市里那边得到消息,反倒是最晚的。

        等到下午,地洞周围已经被护栏圈住,好几个部门的人到达现场,商讨应对策略。第二天上午,第一批探测机器人被放到地洞里,传回的影像简直把所有人都惊呆了。

        因地面塌陷而现世的这条地道,宽约十五米,高约五米,全长两公里,全部用条石垒成,直通松江对岸,简直是天赐的一条过江隧道啊!

        市里得到这个消息极为重视,马上成立应对的领导组,相关的专家都请来参与其中,进行地质调研勘探,看是否适合做过江隧道。

        相关专家到场,进行地质探测工作时,却又意外的发现该隧道以西八百米处,似乎也存在一条遂道。这结果让相关专家既惊又喜,高兴的是如果另一条遂道也存在的话,那对滨北区的开发,对滨城的城市建设起得积极作用就太大了。

        惊的是这些年城市建设,各种地址探测工作做了好多次,实在没有理由会遗漏。如今却突然冒出两条过江遂道,即使他们未与任何一条地下管线重合,也实在太诡异了。

        值得庆幸的是,在整个遂道勘测过程中,顺利的一塌糊涂,一次塌方、险情都没有出现过。有些人担心的灵异事件也没有,倒叫市里领导们悬着的那颗心,慢慢的放下来。

        又经过几天的探测挖掘,市里把另外一条过江遂道也挖了出来。而滨城突然发现两条过江隧道遗迹的事瞬间刷爆微博、头条、朋友圈、热搜等多个媒体。全国民大开脑洞,纷纷猜测论证遂道的挖掘者。其中呼声最高的,自然是倭国人了。

        毕竟抗战时期,倭国人把华夏东北当成大后方进行建设的事早已不是什么秘闻。虽他们挖过江隧道提前量打的早了点,但别人的可能性就更了。

        只有一部分友认为,那两条遂道是清朝人修建藏宝用的,就是《鹿鼎记》韦宝找的那个宝藏。

        也有一部分友认为是东北王张作霖修的,但反对者认为要修也得是在奉天修,更何况那会都没有地铁的概念。而倭国人则是最有可能,也被友认为最合理的修建者了。

        总之全国友讨论的不亦乐乎,中央也派人过来调研,滨城发现两条过江隧道的事,足足霸占了一周的各类头条。自然也会被其他国家关注了。

        这其中感情最复杂的,自然就是倭国政府了。他们觉得只有倭国人才有能力和可能在几十年挖出两条过江隧道,但翻遍了档案资料,也找不出相关记录。有人猜测是军部瞒着政府派人干的,压根就没上报。

        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张作霖在国民军北伐的时候,顶不住压力跟倭国政府签订了卖国密约后坐火车回奉天,结果走到皇姑屯被关东军埋好的炸药送上天,一代枭雄就此毙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