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千零三十一章 仕林赶考宝山护送 (2 / 4)
一般皇帝,只要脑不进水,像是许仕林这种连中案首和解元,再进一步便是状元的存在,一般都不会出手阻拦,甚至还会暗中下手保护,不然某些阴私人坏了这样的文坛盛事!
到了这时候,许仕林已经算是官员预备役了,正好可以一鼓作气继续征战明年的春闱,不定一个少年状元的光辉名头便落在他头上了。
然后李公甫在这时再次出面,压下了许仕林的进取之心,让他继续增长阅历和大局观,为十九岁参加进士科做准备!
科举不是那么简单的,什么穷酸秀才十年寒窗苦读,然后一朝得中天下知之类的事情,真的不要太!
童试考的基本上是记忆力,而举人一级已经算是官员后备役,所考内容已经有了衙门治政方面的痕迹,而且分量着实不轻。
如果只是一门心思苦读,对外头事务一无所知,是个标准的人形残废的话,想要考上举人真就要看运气了。
这也是有身家和权贵之家出身书生的优势,就算他们没有系统的学过衙门里的规矩,可是长年累月的耳濡目染之下,比起根本接触不到这些的寒门弟要强得太多了。
也不怪很多寒门弟,勉强考过了举人之后,却是直接找门路去衙门做个几年幕僚,等将衙门事务摸熟之后再去考进士科,不然除非是天纵其才,否则想要考中进士,做梦去吧!
这也是文会的由来和重要性,是一些出身寒微学了解外面世界,同时对衙门政务理解的最好途径,并不是所有文会都是吟诗作对之类的,那是有钱有闲的家伙才有的特例,寒微学可没这底气如此任性。
而到了进士科,李公甫已经打听清楚,只要不是皇帝特别喜好诗词,一般的进士科考策论第一。
所谓的策论就是对朝廷某方面方针政策的讨论,指出其中利弊得失,还要拿出看起来可行的方案,如此才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
如此模式,简直坑爹啊!
那些寒门出身的学,估计从到大除了考试之外,还没出过县城或者府城呢,估计连身边的事情都摸不着头脑,怎么可能对所谓的天下时政有了解?
所以,为了科举考试,催生出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法,可那也是有钱有资本的书生才玩得起啊,家境一般的寒微学拿什么出门游历?
当然,聪明一点的会拿自己身边的事情,经历过的事情无限放大,放大到整个天下事,不管有用没用起码能写出一篇言之有物的文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