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四章:薛仁贵无语对黑森 李戎安立论驳西住 (3 / 3)
“反正都是弧线,还不如直接上榴弹炮呢。”
施宇琛是白袍卫两次抽调后为数不多的好手了——如果不是宝兴那边的新装备测试任务同样重要,说不定今天的参战阵容上也会有他的名字。
不过李轩还是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神奇设备能让这个以擅长试验各种奇奇怪怪武器的家伙都忍不住吐槽。
不过就算很不靠谱,三号还是用不了,这就够了。
乖乖地回去买山猫吧朋友。
……和西住流的大件冲锋不同,李轩更倾向于在自己的部队中同时编入多样的单位。
在他的理念中战斗群应该由轻中重坦一并组成,当然这一世自己亲自下场之后也少不了把他们这些步兵加进去。
明代时期的军事理论中有着一种兵贵杂的理念——这个理念应该至少始于戚继光的鸳鸯阵,虽然只有十一个人,但他们却装备了包括长牌、藤牌、狼筅、长枪等多种武器,以它们之间的的相互配合来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当然,随着武器的进步,也一度出现过某些武器在多个方面上压倒它的不同竞争对手进而导致统一装备某种武器的单位出现——比如装有刺刀的枪支就可以同时取代弓箭和短矛。
但毋庸置疑得是,二战时期并没有某一种可以完全替代其他单位的全能型单位出现——轻坦的机动性优势使得它们更适合充任尖兵。
中坦作为中坚力量,它的任务更多的是清理对方的装甲。
重坦的机动性意味着它可以冲在最前方吸收火力或者停留在后方充任坦歼却对抗不了近距离的狗斗。
至于坦歼(在战车道的对抗中,绝大多数突击炮也可以划入坦歼范围因为拥有大量反坦克武器的步兵并没有那么依赖突击炮来提供打击坚固的支撑点的能力),自然是躲在后方输出。
最后,步兵作为多面手,他们的任务更多的是为帮助战车而不是扛着巴祖卡去和坦克对轰。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