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治水三策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5治水三策 (1 / 3)
        朝堂之上,年迈的南唐王居于王座之中,幕帘垂落他躲在那里。呆滞的目光盯着他手上的宝石扳指,朝堂众臣奏议之事似乎都与他无关。

        “陛下。”猛然传来的声音让他周身发抖,他茫然的循着那声音望去,那张让他畏惧的脸孔依旧和颜悦色。

        天王冉恭顺的站在王座帘幕外,这朝堂之上唯有他一人可站立于其中。

        “爱——爱卿定夺便是!”王虚弱的喘着气,这是他如今唯一能的话。他此时犹如黄昏落日迟迟不能落日,因为他怕,他怕死。更因为他还心存希望,哪怕是一点点希望,便足够支撑着他苟且偷生。

        天王冉看着幕帘后无能的王轻蔑冷笑,不得不这南唐王怕死之心极强,纵是这般无能亦存活了如此之久,还在贪恋王位可笑之极。

        不在理睬那昏庸的唐王,天王冉款步从王座之上走下去,来到席地而坐的众臣之间,肃然道,“诸位大人,月前本王收到北水地御史的奏疏,已知汴清河水成灾,水患之下流民愈多,是为今日本王心头大患,不知各位大人可有何良策?”

        众臣心中似乎早已知晓此事今日定要朝议,南国向来注重河工防治水患为中州列国之榜样。十年前工部尚书李章之过,天王冉为以儆效尤,将李氏满门抄斩。至此河工堤防便是南国重中之重,无人再敢怠慢。

        未曾想年初北水地竟因白蚁溃堤,亦与西麟在清河上游篡改水道泄洪不无关系。此事南国北水地受灾严重。虽惩办了一众官员亦难以解决流民问题。

        诸臣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将视线转向了王下四家高氏族长高守恒身上。但见这鹰眼长髯之身虽着文臣朝服却又不输于武将的身躯。在众人的注视下,起身向天王冉跪拜行礼,道,“王爷,下臣认为北水地灾民颇多为今之计只有开仓放良,将东水地之粮调往北水地以解燃眉之急!”

        众臣颇觉可信纷纷点头附议。只是天王冉依旧未做表态,不知所想。不多时姚光纪亦起身上前奏道,“开仓赈灾虽可解燃眉之急,但亦不是长远之计,北水地已有抢粮劫粮之事发生,赈济虽可行尚需万全之计。东水地粮储虽丰但历为军粮,不可妄动。”

        南国之地分东、西、南、北、中五地。东为平原富饶耕地,赋税征粮多半为养兵之用,根基若动比不稳。北国湖泽众多,水田可供环中之地国都所用,如今北水地受灾严重,于南国而言甚为有损国力。

        天王冉为王以来尚未遭逢如此大灾,长久以来世人皆南国因他风调雨顺。此时若是处理不妥,有损威名亦给敌国可乘之机。他感到无形中躁动不安的诸方势力正在借此蠢蠢欲动。

        在众人尚无定论之时,天王冉转身一步步登顶王座之上。王早已变得可有可无,不能撼动他一丝一毫,天王冉背对而立于王座案几前,双手扣住桌角发号施令,“北水地受灾颇重,本王决议行三策?”

        此言一出,众臣皆惊,丞相年迈特赦右手座椅可免起身亦待众臣开口道,“还请王爷示下,何为三策!”

        “洪水虽退,当务之急乃是趁势重铸堤防,疏通河道,以分流之,此其一。修筑堤防大可不必调动北方军之力,施粥赈济乃妇人之仁,虽安抚了流民却助其惰性,惰民愈多不利农耕。因而不妨以工代赈,招抚流民为河工修筑河堤,以工代赈。此其二策。本王之见,不知列为有何意见?”天王冉罢,环视众人,但见众臣亦纷纷点头,齐声附议道,“殿下高见臣等绝无异议。”

        而就在此时高守恒等大臣亦询问道,“王爷的三策,不知其三为何?愿闻其详!”

        天王冉轻哼一声,用眼神示意一旁的姚光纪。姚光纪登时上前,道,“臣已派人王北水地查探,水退之后下游已留有淤泥沃土,土之肥沃乃是良田。不如招之流民耕作,施行蠲缓之策,减税三年,必可使千里北水重现昔年丰饶!臣愿献北水自家良田千亩于国以安抚流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