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他到底是谁?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他到底是谁? (2 / 4)
        出租车行驶了约有两个小时方才赶到那位老人家的住址,等到地方下车后小楼和季南才发现老人家不住在县城里,而是住在托克逊县下辖的小镇上。

        来之前季南特地向网友咨询了一下这位老人的信息,最后得知老人是维吾尔族人,名字叫做呐哈尔阿扎提。实际上大部分的吐鲁番市人大部分都是维吾尔族人,而维吾尔族人的名字和姓氏也颇有意思。一般汉人的姓氏皆是按祖辈传下来的,例如方家,祖祖辈辈的族人都姓方。但维吾尔族人不同,维吾尔族人的性命结构是,先是名字后是姓氏。而这姓氏也比较奇怪,他们大多数族人的姓氏并非像是汉人追随祖先姓,而是将自己父亲的名字当做是姓氏。比如这位叫呐哈尔阿扎提的老人,他的名字就叫做呐哈尔,而后面的姓氏阿扎提则是他父亲的名字。而呐哈尔的孩子出生后,他孩子的名字就会变成XX呐哈尔。可以说是,我的姓氏,即是你的名字。

        老人呐哈尔在镇子上开了一家小卖部,店铺的位置临街,所以季南和小楼很快就找到了呐哈尔的住所。而且那位网友把地址告诉季南之前,特地征求了一下呐哈尔的意见,也是在呐哈尔同意的情况下才把地址告诉的季南和小楼。因此,季南二人找到呐哈尔后双方彼此也不那么陌生。

        呐哈尔今年高龄七十六,已到了古稀之年。家里开着的小卖部生意虽然不是太好,但也能勉强维持老人的生计。见到呐哈尔时,季南和小楼发现老人头发已经花白,身材也显得较为佝偻、瘦小,但老人很祥和,起码在与季南与小楼交涉时笑口常开。

        吐鲁番的地理位置在天山以南,也被称为南疆。南疆维吾尔族人比较集中,所以会说汉语的人很少。但老人呐哈尔年轻的时候也大江南北的跑过,汉语虽然说的不是很流利但俩人都能听得懂。

        在小卖部里交谈了七八分钟季南和小楼对呐哈尔有了个简单的了解,得知呐哈尔的老伴前些年去世,家里的孩子都在吐鲁番市工作上班,只有周末的时候才会回来,因此呐哈尔只有一个人居住。

        聊起正事后呐哈尔邀请季南和小楼到店铺后面的院子里去谈,小楼帮呐哈尔暂时关了小卖部的大门,随机二人就在呐哈尔的带领下穿过店铺的后门,走进了呐哈尔居住的小院。

        小院里铺着水泥地,院子中央的位置种着的一颗石榴树被用只到膝盖位置的篱笆围了起来。季南在走到院子时对小楼使了个眼色,小楼心领神会,拿起脖子上挂着的相机当着呐哈尔的面,对着院子就是一顿瞎胡拍。

        拍了几张照片后,呐哈尔带着季南和小楼推开了堂屋的门走了进去。堂屋里的陈设很是老旧,甚至有些家具都是上世纪留下来的。在堂屋枪伤挂着一个老式的玻璃相框,相框里也都是一些泛黄的黑白老照片。

        呐哈尔提起茶几上的水壶给季南和小楼倒了杯茶,随后才端坐了下来。

        季南和小楼扫视了一眼屋内,在呐哈尔对面坐了下来,而后季南就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掏出笔记本和中性笔一边询问呐哈尔一些当**情,一边记录着。

        “您现在还能回想起当年见彭加木与他科研小队的场景吗?”季南拿着笔轻声询问呐哈尔。

        呐哈尔笑着回答说:“这事都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那会儿啊我才二十多岁,也是第一次见国家的科学家,所以印象比较深。当时应该是1964年的2月底,那时候我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最东缘,手里有十多头骆驼。他们之所以找上我,是因为骆驼不够,要买我手里的骆驼进沙漠……当时一听说是国家的科学家心里就激动啊,也没多想,就直接卖了。卖骆驼的时候,还有幸见了彭加木,为人很谦和接地气,最后还合了一张影。”

        “能麻烦您给我们看看合影照片吗?”季南放下笔,抬头询问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