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章杜撰的神话 (2 / 4)
天树是道家至尊,其道行自然不是东海神和南公所能比拟的,南公在天树下苦思数日之后,终于顿悟,忏悔前行。最后天树决定,由东海神继续作为东海的执行仙家,不过需要以百年时间来化解集聚东海的怨念。而南公则被放逐南陲,终身不得近海。
故事说完了,我们众人都看着阁长老,大家坐在甲板上,此时天色已黯,勘测船上灯火点起,和海空中闪耀的明星相印,再听上这么一段故事,真的是大有乐趣。
我好奇地问:“这南公的事迹虽然传奇,故事也好听,可他和这画又有什么关系?”
阁长老接过我手中的牛皮画道:“你看这第一幅,是南公在苦等十年之后,带着那些渔民后裔出海的景象。第二幅,他在东海沿边的一些渔民处招揽自己的信徒。第三幅,他遇到了东海神的忠实信徒,双方大战于海上。第四幅,南公遇到了天树,在树下顿悟,忏悔,接受了天树的建议。最后一幅,则是南公乘船回中土,而他之前所带来的渔民后裔,则被他分别留在了那些渔村里,这些人虽然没有南公的天赋,可他们却拥有中土的科技,他们可以帮助渔民们在大难之后,建设更美好的家园。”
“这样也行?”我瞪着眼睛道,被阁长老这么一解释,似乎还真能解释的通,可现在可不是在神话里啊,我们是真实找到了这么一艘沉船,而且找出了一幅画,而我则可以确定,这幅画里的主人翁,并不是什么南公,而是秦朝的徐福。
“我觉得还有一种可能。”在一旁听故事听得入神、刚缓过来的妻子道,“会不会有人拿着徐福作为原型,杜撰了南公这个人物,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解释的通了。”
我一听大喜,这种可能性很大啊!徐福既然回到了中土,那么他的随处肯定也回来了。如果徐福不愿将神树种子交给当时的天子,那他回到中土的消息一定不能传出去,随意作为他的随从,就无法将徐福出海时所发生的故事说出去。而这位随从最后却选择了一种可以说的方式,那就是杜撰一个神话人物。再转念想想,在那副雕画中,跟随徐福下船的人,被我严重怀疑是我们李氏的先人,那么是不是这个杜撰故事的人,也是李氏先祖?真没想到啊,我家先祖竟然还是个能创造神话人物的人!
“那么后来呢?那位南公去哪里了?”我既然相通了这一点,当然能明白过来,这个神话故事还没结束呢,南公被罚不能近海,他肯定要有地方去啊,说不定故事的结尾处,还真会蕴藏着我所需要的信息呢!
阁长老被我问的挠着头道:“这个我也不知道了,当年我看这本地方志是残缺的,前面的故事比较详细,而且有几幅插画,看起来和你手里这幅很是相似,所以我能忽然记起来。可在后面的内容,那本残书上也没有啊,我哪里能知道。”
我恨得牙痒痒的同时,也惊叹于天一阁藏书的丰富,竟然连这种地方怪异志都有,而且阁长老竟然连这个都看,这种博览群书,也算到了一个境界了吧。可惜的是,这残本似乎和我作对,残的竟然是我最想知道的结果。不过这倒也让我在心中画起了一条时间线。
徐福出海,有人在身边记载,这才有了这幅牛皮画,为的是在徐福找到不老药之后,为他**的。可等徐福归来的时候,始皇帝早死了,秦朝也亡了,而当年的大船,也不知因为什么原因,沉到了海底。徐福带着那个不知是不是我先祖的人上了岸,而他绝不会将神树种子献给当时的帝皇,因为在汉朝的历史上,并没有这一段。后来徐福和那位随从分开了,至于徐福是不是种了神树,我无从得知,不过我知道,这杜撰南公这个神话人物的人,肯定是那个随从,因为不管如何,总不可能是徐福自己去杜撰这么个人物来记载自己的事迹吧。那位随从利用这南公人物,记载了他们在东海寻找不老药的经历,他在徐福出海的故事中,将徐福换成南公,然后给南公一个非出海的理由,以及走遍东海的原因,最后还将神树比作道家中的万法根源之天树,最后让南公一世不得近海。
关键是南公最后到底去了哪里?还有,那个随从既然写了南公一世不得近海,那么他又是怎么确定徐福这一辈子就不能靠近海了呢?当然,这个问题的前提就是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其实是同一个人。
这问题太绕了,我的脑袋都觉得有些裂的迹象,不过虽然没有结果,我们倒是还算得到了一些线索,如果我们能找到南公这个人物故事的完整版,也许就能得出徐福的去向了。而徐福,则是在我的推论里,最有可能种植第一颗神树的人。
他是天下方士之首,对于一颗能让人长生不老的神树种子,他不可能不产生觊觎之心,就算不是觊觎,也该有好奇心了。我猜他当时应该是对始皇帝有知遇之情,所以还是坚持将神树种子带回了中土,毕竟如果不是始皇帝对他不变的信任,根本没有人能连续支持他以这么优良的装备出海三次。可他回来之后,发现始皇帝已经死了,这种情况下,他会怎么做?当然是自己将神树种子种了啊!所以在我的思维里,只要找到当时徐福的下落,找到那颗神树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