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五章以史为鉴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一五章以史为鉴 (1 / 2)
        “老夫先问一句,希恩和你都想终结现在普遍实行的分封制度,这没错吧?”接过侍从递来的茶杯,杨新罗开口道。

        “是的,属下认为老侯爷也有同样的想法。”高克俭点头承认。

        “没错,老夫确实不想让分封制在帝国继续延续下去了,只不过希恩和你能力太强运气也太好,倒是让老夫的计划泡了汤。”杨新罗露出一抹高克俭看不懂的笑容。

        “老侯爷的意思是……”高克俭不解其意,是他们这些年轻人做事太急躁了吗?

        “别多想,老夫可没有指责你们急躁的意思。”高克俭的心境被杨新罗猜了个通透,“这事归根结底还是要归结在运气上,谁也没料到那位皇帝陛下刚刚夺回权势就撒手人寰了,对吧。”

        “这么来果然皇帝已经驾崩了。”这还是高克俭第一次听到有人跟自己确证皇帝已死的事实。

        “你不就是猜到了才会加紧行动么。”杨新罗点点头,“老夫原本的打算是在希恩这一代定远领只做个霸主控制住帝国的西部,然后仅限在定远领之内将分封制逐步废除。”

        “杨牧之乱中领内的分封老臣已经被老侯爷斩杀殆尽,只要侯爷不增加分封臣属这些土地就可以收归侯爵府所有。其他臣要么是追随侯爷的功臣不会不理解侯爷的期望,要么势力太无法与侯爷抗衡,再加上有杨牧之乱的前车之鉴,就算不满意他们也不得不屈服,侯爷只需要拿出来足够赎买他们手上土地的代价就行了,比如像主母建立的中南贸易公司就有此打算。”高克俭顺着杨新罗打开的话题推演了下去。

        “嗯,希恩看上你是他眼光好,话还没见过那看错过人,这一点连老夫都比不了。”杨新罗赞赏地朝高克俭点头,“读过史记和战国策吗?”

        “老侯爷希望侯爷扮演的是秦孝公的角色,如此来属下就是您眼中的商鞅么。”高克俭用更进一步的答案代替了答案。

        “老夫可不喜欢法家治国那一套,只有张弘那种没耐性的人才偏好。”杨新罗点点下巴又摇摇头,“法家执政刚烈,属于猛药,见效快副作用也大,如内无代代明君外无强敌环伺绝不可长久,所以秦帝国才落得个二世而亡的下场。”

        “如此来老侯爷是以阴谋起家呢,要想编织阴谋耐心是最重要的东西。”高克俭回了句相当没礼貌的评论。

        “哼,就是有些人不懂得还想卖弄权柄,结果才落得个凄惨下场啊。”杨新罗并不否认自己以阴谋起家这个事实,倒是嘲笑起那些舞弄阴谋却没有耐心编织阴谋的人。

        “杨牧和张弘么。”高克俭把杨新罗嘲笑的对象特定到了个人身上。

        “比起他们俩来,张弘的儿张攸虽然平庸却明智得多了。”杨新罗顺便评价了一下宁远府的继承者,“老夫精力有限,话还是回到帝国的未来上来,不过以你的聪明,老夫的打算你应该已经读出一二了才对。”

        “见贤思齐,只要侯爷在定远领中做出了成果,其他各侯爵领为了追赶与定远领的差距也会自行变法改革,如此一来变革的代价就不需要定远府承担而是其他侯爵领自己承担,届时侯爷或者侯爷的后人一统天下便不必在这方面忧心。”没错,高克俭是看明白杨新罗的打算了,他也终于想通为何杨新罗会自己和杨希恩能力太强运气太好,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啊,这世上没人是天命之,透支的运气迟早要在某个方面找回来。

        “好在老夫也想过退而求其次的办法,再考你一道历史题,听过拜占庭帝国么?”一番讨论之后,话题进入了核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