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奢侈的理想 (1 / 3)
出粮的时间到了。
人人兴奋,个个激动。哦,出粮?是的,这里把每月发工资称为“出粮”,谈钱,那多俗气啊,虽然出来打工辛苦,但同样也不好意思直接钱,是不是?把工资成“粮”,充满了乡土气息,多么接地气!这一法也无异非常形象,民以食为天,粮食粮食,食之保命,卖之得利,周转往来无不需要。
这样看来,大大的工厂不是工厂,而是一片片现代城市水泥森林中的一块块田地,里面的工人日日耕耘,时时劳作,期待的就是丰收出粮的那一刻。只不过,与传统农业不同的是,农民伯伯们普通的粮食生产需时数月,基本上是一年两出,顶多一年三出,而在工厂,粮食出产的规律是按月而计,每月出粮,而且,不出意外的话,都是准时出粮。
多么耐人寻味又发人深省的出粮。
柳梅芬、吴丽丽等人自然也拿到了各自辛苦所得的那份“粮食”,由于到达工厂的时间不足一月,她们所得的粮并没有那些先来足月上班的工人多。而且,在她们所有工作的时间中,也没有把所得全部发完,仅仅是一部分,差不多是象征性的,只是一点零用钱而已。负责工资发放的办公室人员和气耐心地向她们解释,现在只是给大家发一点点钱应急,所余的部分下月出粮时间再全部发放,大家可以绝对放心,工厂是肯定不会私吞她们这一点点钱的。
好吧,先洒汗水,再论收获,原也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只是想到工厂这样做,总感觉什么地方不太对。其实,实质上这等于是变相扣留了员工一个月的工资。据这还是好的,在有些工厂,员工当月拿的是上上个月的工资。所以,抱怨在此没有任何作用,柳梅芬等人原本也不知道这些工厂的条条框框,所以也没什么情绪。唯一不便的是,出门在外,用钱的地方多的是,工厂只发这么一点点钱,真心不够用,难不成要让家人汇款过来救急吗?对于程双俊这样的公哥儿来,这都不是事。但对于柳梅芬来,她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去向家人伸手的,更何况,即便伸手了,家里也未必有钱寄给她。
只能先做有一分钱办一分钱的打算了,工资拿的少,开源已不可能,剩下的法就只有节流。节流节流,其最好的体现就是少出门或不出门,那样就是真正的节流,也许这样做应该是断流更贴切些。与此相对的是,一点点可怜的钱也在断流的同时,老老实实地留在了口袋里,效果还是相当明显的。
想想在老家的生活,守着几亩薄地,春种夏收,田地不多,却总有忙不完的活儿。一年到头汗水挥洒的结果,除去购买种农药化肥等等必需的生产资源,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报偿不过是些许的零花钱,想要凭此赚得走亲访友礼尚往来的宽裕开支,那几乎是不现实的,所以大凡农民除了种地,没有几家不兼职各种副业的,养殖什么的已是司空见惯,出门谋生也已经是不得不考虑的选择了。
梅芬觉得没有什么不满意的,起码比自己在老家的生活更有盼头。至于未来到底会怎样,现在哪会想那么多呢。
还记得初中毕业后的那个假期,炎热而又漫长。知了在树头无聊地唱着夏天,风傲慢而又吝啬,不肯在被太阳烧烤发烫的大地上来个畅快的旅行。紧紧捏着高中的一纸录取通知书,薄薄的,仿佛随时会飞走,没有一点重量。柳梅芬想了很久,这个家,如果同时供养自己和弟弟读书,那将会是不能承受的负担。但如果只供养其中的一个,供养谁呢?又让谁停止在学校的求学之路?梅芬已经在父亲忧郁的眼神和时不时的叹息声中感觉到了选择的艰难,既然父母下不了狠心摊牌,那就让她自己来完成吧。
以为可以潇洒地将录取通知书撕个粉碎,然后让纸屑天女散花般在天空中飘扬纷飞,然而,梅芬后来竟然发现自己做不到。为什么要撕呢?同时撕碎的也许还有自己的心。就让它好好地保留吧。
仔仔细细地折叠好录取通知书,郑重地收藏于笔记本中,连同青春年少时那些尚未描绘清晰的梦想,一同悄悄收藏起来,期待着若干时日后能有再开启的那一天。既然已经决定,那就没必要让眼泪淹没生活,毕竟人只能向前而行,而不管你以什么样的心情上路。
当梅芬告诉父母自己辍学外出打工的决定时,她清楚地记得父亲眼中闪过的歉疚与痛苦,然而父亲什么也没有。是的,这个家,父亲和她都最明白是什么底,再多也是客套,而家人是不需要客套的。
最终,为了能有更好的工作机会,梅芬选择了去技术学校短期学习。再后来,她被“分配”到了这个遥远的工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