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 狻猊 (2 / 3)
老大叫赑屃,形似龟,好负重。一冲在各地的宫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见到其背负石碑的样子;
老二为螭吻,喜欢东张西望,经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
老三叫蒲牢,爱好音乐,也爱吼叫。古代乐器编钟顶上就用它来装饰,寺庙大钟上的钟钮上也可见到他的身影;
老四叫狴犴,掌管刑狱。常被装饰在死囚牢的门楣上,因其形状似虎,所以民间又有虎头牢的说法;
老五就是狻猊了。
老六叫饕餮,性贪吃。夏商时期出土的青铜器上经常可见饕餮纹,为有首无身的狰狞怪兽;
老七叫睚眦,性情凶残易怒,喜欢争杀。民间成语"睚眦必报"所讲即为此物。通常在一些武器的柄上,或是尾端的环上上面可以见其雕像,以加强杀气;
老八叫淑图,形似螺蚌,性情温顺,有点自闭症。所以将他安排在门上衔着门环,免得宵小光顾;
最小的叫貔貅,大嘴无肛,只进不出,据说它可以招财。银行和赌场的门前常常有它的雕像,予意嘴大吃四方,只挣不赔。
狻猊在传说中与佛关系密切。形如狮,喜烟好坐,佛祖见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当了坐骑。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唐朝牛上士在《狮子赋》写道:
穷汗漫之大荒,当昆仑之南轴。
铄精刚之猛气,产灵猊之兽族。
陆容《菽园杂记》卷二:“金猊,其形似狮,性好火烟,故立于香炉盖上。”花蕊夫人《宫词》:“夜色楼台月数层,金猊烟穗绕觚棱。”觚棱,堂殿上最高转角处。《穆天子传》:“狻猊野马,走五百里。”《注》:“狻猊,师子,亦食虎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