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六章 崇祯要崛起 (1 / 3)
温体仁本来就是善于把握机会的人,而且与周延儒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左右逢源,温体仁的政治头脑比周延儒厉害的多,他知道能够决定谁当内阁首辅的只有皇帝一人。
在没有当上内阁首辅之前,温体仁还会在意文官对他的评价,因为这可能会影响到皇帝对他的印象,虽说决定只有皇帝才能决定内阁首辅,可要讨好皇帝,首先要进入皇帝的视线才行。
但现在他距离首辅的位置只有一步之遥,温体仁就不在意文武百官的态度了,只要能让皇帝满意就行,其余的对他来说都是浮云。
于是温体仁趁热打铁,指出方一藻和祖大寿要求撤销辽南都司是心怀叵测。
温体仁甚至毫不忌讳地说到方一藻这么做是因为他一直主张与建奴和谈,方云击败建奴,就影响到了方一藻的利益。
而祖大寿与吴襄等人弹劾方云,完全是为了辽东军利益不受损,想要养贼自重。在他们的眼里,打赢了建奴得益的是朝廷,损失的却是自己。
因此才会枉顾建奴已经发展成了噬人猛虎,要求朝廷撤销辽南都司。
其实不仅是温体仁,就是崇祯自己,还有周延儒以及朝廷的那些重臣对于方一藻和祖大寿人意图都心知肚明,但是因为心存忌惮,从来没有人会把这件事拿到明面上来说。
温体仁的这一番话说到了崇祯的心坎里了,使得崇祯更加信任温体仁了。
崇祯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温体仁有没有解决这个疑难杂症,再看一旁的周延儒,崇祯就觉得特别碍眼:
“周延儒,你的建议朕已经知道,朕会考虑的,你下去吧!温爱卿留下,朕还有一些事情要与你商议!”
周延儒心里一凉,他知道自己首辅的职位已经感到头了,虽然早有心里准准备,但当事到临头时,周延儒心里还是非常的不甘心,脸上失落之色溢于言表。
不过周延儒不后悔,他不觉的自己这样做有错,辽南都司的存在已经引起了东林党和辽东武将强烈反对,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再加上在山东商税的事件,又引起商人、士族的不满,大明已经处于一个火山口了,自己赞成撤销辽南都司,不单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大明社稷着想,皇帝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没有看到潜在的危机。
温体仁奸邪小人,不顾实际,一味迎合圣意,但只能撑得了一时撑不了一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