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1章贩鱼苗 (1 / 3)
饭后,莫晓萱立刻理智地告辞。
“丫头,刚才你你是余江镇的?”莫晓萱换了鞋,张林若有所思地看着她,在她出门的一瞬间,追着问。
“是啊!”难不成他有什么亲戚或者老朋友在余江?
“走吧!我也正要去那里,我顺便带你回家。”张林连忙也换鞋。
“叔叔,不麻烦你了,我还是自己骑车回家。”莫晓萱边边掏钥匙出来开锁。
“那又何必。”张林着就把莫晓萱的自行车举着塞进自己的车里。
莫晓萱只得上前帮忙,这才发现,张林的这辆车好像是改装过的,里面有一个大鱼缸,好像还附带有增氧设施,因为鱼缸里在咕噜咕噜地冒气泡。
“叔叔,你是做水产买卖的吗?”莫晓萱也不是好奇,只是觉得两个人不熟,就顺便找个话题聊聊,以免路上尴尬。
“也算是吧!你是余江镇人,村里应该有不少人捕鳗鱼苗吧?我就是收鳗鱼苗的。”
原来他就是传中的收鳗鱼苗的?莫晓萱不自觉侧头看了看他。
前世九十年代村里许多人贩卖鳗鱼苗发了大财。据是长江流域的鳗鱼品质比较好,但产量少,于是日本人就到长江流域收购大量的鳗鱼苗回去饲养,在日本市场高价销售。
没想到现在才八八年,就已经有开始收购鳗鱼苗的了。
记得九十年代的时候,附近的好多人都买了船,在长江里捕捞。脑活一点的就上船收购,然后一级一级地倒,价格也越来越高。
莫晓萱不知张林究竟是哪一级的,但看他入行这么早,应该也算大腕级的了。
“我家住在靠近镇上,我们那里许多人都在镇上的工厂上班,没有多少人在捕捞鳗鱼。靠近江边的人做这行的才多。”莫晓萱记得到九十年代后期,直至二十世纪零零年代,捕捞鳗鱼一直兴盛不衰。到后来资源几近枯竭,而且捕捞鳗鱼的船只占满了航道,影响了水路通行,国家在许多部门的建议和呼吁下,才开始发布禁鱼令。
所以眼下,至少还可以吃十几年这行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