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制造新式武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制造新式武器
        崇祯看了奏折,内心十分焦急,但是表面很镇定。熟读明史的唐汉知道这是清军最后一次入关,大约1643年底退回关外。

        “鞑子发兵了,要打仗了,各位爱卿都说说,有何良策!”崇祯语调平和的宣布了这个消息。

        兵部尚书张国维,蓟辽总督张福臻、火器监监正神机营、五军营、三千营三营将军,大多沉默不语,最多含含糊糊,说一些事实而非的话来。一位自称是礼部尚书的老头子,竟然声称要德化鞑子,不可妄动刀兵,听得崇祯发毛,要不是看他年迈,就让他到前线,去德化鞑子。

        看来讨论不出什么结果,当即宣布退潮,让大臣们退下了,单独留下了火器监监正,这位监正居然是为黄头发蓝眼睛的老外,让我大跌眼镜,我大明的三品大员还是白人,正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呀。经过王承恩的介绍,此人名叫汤若望,主持了大明红衣大炮的铸造。原来是鼎鼎大名的汤若望,哎呀,原来如此,这位汤若望想必大家都知道,初中的历史书上都有介绍,汤若望,南怀瑾等在明朝时候来到中国传教,受到明朝皇帝的亲笔题词。汤若望在明亡后仍在清廷任职,因历法一案几被处死。汤若望可是为大学者,天文,历法,数学,化学,物理等现代科学知识相当丰富。

        哎呀,简直太好了,有了汤若望相助,我的科技强国梦一定会成功的。

        鉴于汤若望对中国的深厚感情,和内心第一感觉,崇祯选择相信汤若望,将现代—配方告知了汤若望,以及制作的重要材料—硅藻土,引信的。让汤若望在火器监迅速赶制,好尽快在与清军的战斗中使用,崇祯画了一张木柄的图纸给了汤若望。并要求为大明严格保密此配方,没有崇祯的允许不能泄漏给任何人。并嘱咐他在没有吸附到硅藻土之前一定要保持低温,否则随时有爆炸风险。

        “陛下真是天纵英寸,如此精妙的配方都能想的出来。”汤若望非常吃惊,在他的印象中,中国皇帝都是书法、诗文大家,对科学方面似乎近乎空白。“陛下如此相信臣,微臣定不辱使命。”

        “好,太好了,这次抗清成功,汤先生记首功!”崇祯听后大悦。

        “谢陛下,微臣告退,这就回去准备,召集人手,日夜开工!”汤若望的中国话说的毫无老外的感觉,倒是让崇祯听的很别扭。老外就是老外才行,这样老外相貌,国人发音,让我误以为被哪家野鬼附身了。

        “好,去吧!”崇祯让汤若望离开了。

        汤若望离开时已经天黑了,他没回复,直接去了火器监,立即召集匠人,准备材料,开始实验崇祯给的配方。不是他急着为崇祯分忧,为阻击清军准备火器,是想着验证配方有多神奇,是一位学者对科学的探索热情。经过一昼夜的反复实验,汤若望这位科学巨匠竟然成功的将

        这种19世纪中期诺贝尔先生的伟大发明被提前整整两百年,后来的历史学家都盛赞汤若望先生的发明,为人类改造世界提供了利器,也让人类之间的战争开挂升级了。

        第二天一早,汤若望向崇祯皇帝汇报配方实验成功。崇祯听到好,对汤若望大加赞赏。

        “汤先生加快速度,赶制样品,多多培训出制作师傅来,配方一定注意保密,制作只能在京城火器监制作,可以将带到战争区域,现场制作。”崇祯殷切的嘱托着,只要控制制作源头,就不担心这个技术优势外流。

        “微臣明白,这就去办。”汤若望吃惊于皇上的缜密。

        汤若望走后,立即让王承恩传令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一定要保证火器监的安全,一定不能让奸细换入,并严格检查火器监人员,不能有奸细卧底,如有问题,让他提头来见。

        骆养性家族世袭锦衣卫,明亡后降清,南明使者来京,骆养性因私自前往迎接被清廷处罚,在天津任职期间为民请命。在历史的骆养性还是人品不错,值得信赖的好同志。让骆养性作为大明的fbi还是可靠的。

        的制作崇祯可没有大明火器监的人厉害,毕竟在后世的天朝,普通人可没机会接触这种**。鞭炮倒是年年有,但那不是一个东西呀,差的老远了。大明的火器已经发展到了的顶峰水平,各种燧发枪,如三眼铳,鸟铳,十面埋伏,各种火炮:戚家军喜爱的虎蹲跑,后装炮,仿欧洲的红衣大炮,各种等。火器的发展使用不可胜数,其使用发明处在当时时代的巅峰。

        历史上的明军神机营创建后,常同五军营、三千营一起,随同皇帝亲征。作战时的布阵原则是:“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前锋要疏,后队要密,锋疏则达,阵密则固”,战斗开始后,“首以铳摧其锋,继以骑冲其坚”。这一作战原则,是朱棣鉴于永乐八年(率军亲征漠北大败阿鲁台一战后总结的经验。当时,朱棣命军队以神机火器为前锋,“铳发,声震数十里,每矢洞贯二人,复中傍马,皆立毙斩其王以下百数十人”。在此战后的永乐二十一年,朱棣第四次亲征漠北时正式提出了这一作战原则。这是对神机营与骑步兵协同作战的高度概括。总的要义是:作战开始后,三者要互相协同,发挥总体杀敌作用,神机枪炮兵列于全阵之前,各射手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填装弹药,实施轮番射击,摧毁敌人的前锋;待敌阵溃乱时,后队的密集骑兵,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冲击敌军本队,追歼败逃之敌。这种战术主要利用枪炮与冷兵器的杀伤距离远近的不同,多层次地杀伤和消耗敌军,达到最后歼灭全部敌军的目的。使古代以步骑兵为主的野战方阵战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来土木堡之变,明军大败,京城的三大营全军覆灭,火器相关人才尽失,各种研究发展停滞不前,造成明军的战斗力一蹶不振,才有了后来的女真人崛起,北部边防危机。

        可是到了清朝,满人们自以为用弓箭打败了以火器为主的明朝军队。认为火器没有弓箭好用,就仅仅保留了铸炮的几个机构,放弃了火器的发展。以至后来被列强们用火炮长枪打的割地赔款、东奔西跑。不得不说,中华文明的发展是被满清野人斩断的。

        在崇祯的亲自指导下,宫女、太监们都在准备着热气球制作材料,还让工部帮忙做了十套自行车类似的带动旋翼的机构,各种燃料,编制吊篮。在崇祯的亲自指挥下,一个粗糙的热气球初见雏形,人类飞天的梦想,马上就要成真了,鞑子的噩梦就要开始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