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章、转折点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十八章、转折点 (2 / 5)
        既然是打政治仗,对错已经没有异议了,反正都是必须要执行,申辩还容易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布鲁西洛夫耐心的解释说:“豪威尔有些事情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军事上的错误并不等于政治上也是错误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布鲁西洛夫就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人了,考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

        战略重心东移后,德军内部关于具体的进攻点又发生了争执。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建议攻打立陶宛,以此来打开通向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圣彼得堡)的道路,实施斩首计划。

        而总参谋长法金汉则不以为然,他认为这一计划不适合实际,俄国人的首都彼得格勒虽然诱人,但是距离太远了,后勤补给容易被俄国人切断,然后被瓮中捉鳖。

        俄军战线漫长、后勤不畅,如果将战场放在波兰南和加里西亚一带,诱使俄国人前来决战,不但可以解决同盟国在东线的不利局势,还可以一举重创俄军主力。

        由于东线还没有爆发大战,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自然也就没有拿的出手的战绩,没有光环加身,他们建议直接被束之高阁!

        法金汉的作战计划,也得到了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弗兰茨·康拉德·冯·赫岑多夫元帅的支持,奥匈帝国给予了积极的配合。

        现在法金汉已经亲临战场指挥,他和赫岑多夫向戈利采-塔诺夫一线集中了将近26个师,他们当面之敌俄第3、9集团军有30个师。

        而整个东线能够参战的德军总兵力已经高达两百多万人,再加上奥匈帝国的一百九十多万军队,德奥联军总兵力已经逼近了四百万人。

        虽然俄军在兵力上占有优势,但德军的优势项目是炮兵。德奥联军在战线后方架起了7800门大炮,其中有850门是大口径重炮,还包括曾在比利时攻城拔寨的420毫米口径“大贝尔莎”攻城炮,还有为这些大炮准备的1500万发炮弹。

        工兵部队早已为炮队的开进开辟了专门的道路和桥梁,而所有这些准备工作都严格保密,令敌人难以觉察到一场危机正在靠近。

        很明显这次俄国人要倒大霉了,危机临近而不自知,愚蠢的沙皇政府又下达的主动进攻命令,无疑是断送了俄军最后的生路。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