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五言堂 (4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 五言堂 (4 / 4)
        想当初,曹操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饷。其实在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出现之前,行当里就已经有不少以“盗”为名的世家,曹操让兵卒盗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算是入了盗门,成了行当里的人。

        虽说入行的兵卒不少,但真有手艺的也就是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大部分人只能算是连带,他们不懂盗墓的学问,只负责挖山寻墓,搬运从墓里盗出来的财物,加上长年行操,有一定的武术功底,在划归门类的时候,就将这些人划到了武门。

        那个年代兵荒马乱,除了修、演两门,行当里的另外三门几尽消亡,这些人加入武门以后,很快成了气候,他们认为单凭一个“武”字无法代表他们,于是就着手将“武”改成了“兵”。

        而我们老仉家,就是兵字一门的典型代表。

        二爷说,如今的兵字门其实也只剩下了我们老仉家,而盗门的现状更凄惨,如今的盗门,已经担不起偌大的一个“盗”字了。

        土夫子不再盗墓,游走市井的神扒转行做起了钟表生意,而那些飞檐走壁如履平地的飞贼世家,早在五十年前就绝户了。

        盗门没落,说起来也是好事。可二爷却说,五言堂之所以有五言,其实是五行生克的一种体现,哪一天盗门彻底覆灭,必然有一门坐大,当时行当里的平衡被颠覆,是要出大乱的。

        而相对于盗门,同样快要没落到极点的还有信字门。

        信,说白了,就是信差、信使,在电话还没被发明出来的那个年代,他们确实是行当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现如今,日行千里的信使已经比不上一根网线、一部手机,也就是那些完全脱离时代的老修士,偶尔还需要靠信使来传传讯息。

        为了生存,信字门的人已极少再送信,转而开始贩卖消息、帮各大宗门联系生意,偶尔也从各大宗门淘买一些没用的法器,拿到古董市场换几个零钱。

        孙传胜所在的孙家,就是信字门的典型代表,不过他们那家还好,毕竟是“吃双门”,除了是信字门,也是修字门。

        而仉家和孙家也差不多,名义上是兵家的代表,实际上却是“吃三门”,不但隶属于兵字门,而且族人大多精通术法,兼有一些寻墓倒斗的手艺,所以又属于修、盗两门。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