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章 河鱼天雁 (1 / 9)
曙光、星云、天河、神威,这四台量子计算机,代表了当今世上最前沿的计算机技术。
曙光0号机,是第一代量子计算机的原型机。由于原型机设计之初存在各种不完备,曙光在完成了各种极限测试任务之后,就被封存了,而把存世第一台量子计算机的殊荣,让给了后来的星云1号,也就是目前正在服役的星云1号。
这之后,为了量子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拓展,研究所又另外造了天河2号,用以支持各种科研活动。主要是量子计算机自身的一些模拟计算,包括改性进的尝试等等。
最新的神威3,就是在天河2号的基础上,改进了部分不合理的设计,而研制出来的。在未来的某一天,它会用来替代现在的星云1号。
但实际上,量子计算机的硬件改进,并不是研究所的主要研究内容。他们在考虑的,主要是量子计算机的中控系统,重点是以量子计算机为硬件基础的,人工智能的设计。
对人工智能进行遗传算法编程,并不是很难,难的是让它变得可控。这倒不是指人工智能会制造麻烦,就像一些末日电影里的机器人造反那样。目前阶段的人工智能,还远达不到能造反那种程度。
这却也不是它们没有能力。星云那种程度的量子计算机,如果要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制造点麻烦,引起大规模恐慌和混乱,简直是轻而易举,但人工智能本身内化的限制,使它不会这么做。
除非有人,有能力绕过人工智能的各种限制,指挥人工智能制造麻烦,理论上也还是有可能的,但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困难。至少直到今天,秦凯风和他的团队,在这个问题上,还没得到为真的计算结果。
也就是说,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最难的地方,是要找到一个稳定可成长,能够驾驭巨大的运算能力;足够聪明,可以找到最合理的算法,从而有能力承担社会生活中,各种繁杂的计算。
是要这样的遗传组合。
但绝大多数的遗传算法组合,经常长不成合格的人工智能,就发生函数塌缩,自行崩溃了,要不然就是超出计算框架疯长,最后陷入死循环。这种挫败感,就像是发散级数一样令人悲伤,你期待它有一个完美的收敛值,但它只能给你一个发散的结果。
这个世界什么都无法确定,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它的不确定性。
直到今天,量子计算机研究所,一共也只找出59种组合。说是59种,实际上也只不过是说,目前有59种,没有被判定为无效。其中的41种,当前还在演算中,不知道最终是崩溃,还是成长为合格的人工智能。剩余的18种之中,有12种组合是开放性的,虽然成功长成了人工智能,却因为无法形成闭环增强而无法进化,也就是笨,还没法教。只能应用在一些简单的社会功能行模块当中,而无法与量子计算机相配。
最后剩下6种,其中一组之前给了0号机,曙光,目前没有在使用中。
第二组给了星云1号,从运行的情况来看,虽然秦凯风的团队,时不时需要对它进行维护,帮它处理或者构建一些,社会行为模式模块,但其他都还好,大体上一切正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