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五章挖地梨儿 (2 / 3)
场地收拾干净以后,太阳还有一竿子多高,还不到开饭的时候。大概是猪尾巴引出了孩子们的馋虫,王晓华、郑存梁、王贵安几个大些的孩子商量,要到坑塘边上挖地梨儿。
地梨儿就是三棱草的根茎。在五、六十年代,街边地摊上可以见到煮熟的地梨儿,黑黑的如弹球般大小,外皮虽黑可里面却是白白的果肉,味道与荸荠差不多。几分钱能买一小碗儿,是当时比较便宜的小吃。
一般坑塘边上都长有许多三棱草,秋天是地梨儿成熟的季节,孩子们一般都喜欢挖。
挖地梨儿需要用铲子,还要准备一个盛地梨儿的家什。于是,孩子们又把手里的猪蹄壳送回家,换来了小铲子、小篮子或者小布兜。
腊梅没有回去,她知道回去了也没家什让她拿,看着王晓叶仍然等候在积肥坑边上的土堆上。
王晓华拿来了一个小铁铲儿和一个小布兜。别的孩子也都拿来了不同的家什,一伙子孩子,浩浩荡荡奔向了坑塘。
坑塘边上和浅水里,果然长着很多三棱草。用铲子顺着草根儿向下挖掘就行。
一般地梨儿生长在土下十余厘米处,碰上长得密的,一铲下去,可以挖出来好多个地梨儿。
但水里的三棱草长得比岸上的还多,植株也大。
郑存梁、王贵安几个男孩子,都绾起裤腿下到水里,用脚去踩三棱草的根部,待踩的根部成了稀泥,然后把三棱草拔起来,在水里晃晃,洗去根部的紫泥,一嘟噜黑黑的地梨儿跃然根部,就像一嘟噜发黑的圆花生。
郑存梁和王贵安都争着把手里的三棱草投到腊梅面前。腊梅把上面的地梨儿摘到布兜里。布兜很小,不一会儿就摘满了。
太阳就要落山了,田间路上有社员往回走。腊梅对在水里的郑存梁和王贵安说:“食堂快开饭了,洗洗上来吧,挖的不少了!”
腊梅对挖地梨儿不感兴趣,这比起大田里的农作物来说,实在微不足道了。来挖掘就是个参与心理儿,为的是与孩子们打成一片。
“挖了这么多,大家都拿一份走。”腊梅把布兜里的地梨儿倒出来,分成三份,又往布兜里装了一份,让王晓华拿回去。其余两份给郑存梁和王贵安。
郑存梁只要了一衣兜,剩下的给了腊梅。腊梅没家什盛,又给了王晓华。王贵安则脱下自己的小褂,包着地梨儿走了。
郑存梁等人们走的差不多了,拽着腊梅的手走到背人处,说:“傻梅,你还有带纸儿的糖果吗?我不要糖果,就要糖纸儿,我的糖纸被我的同桌给抢去了。”
笑话!糖纸是包着糖果来的,不要糖果如何能要到糖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