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戈壁古道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0章 戈壁古道 (2 / 2)
        古城北门是我们出关的必经之路,城楼上那金黄色的“北通沙漠”四个字,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从这里出城之后,行驶了差不多三十分钟的时间,进入了荒芜的戈壁之中。

        在蒙古语中,“哈拉”的意思是黑暗,而“浩特”则是城堡之意,哈拉浩特即是我们这次寻访的目的地,神秘却闻名遐迩的“黑水城”。

        这里古时曾是西夏的疆土,黑水城为北方边陲重镇。据史料记载,黑水城最后被成吉思汗所率领的蒙古铁骑所灭。城中的居民连同城堡一同消失,再没有人找到。

        沿途我和葫芦、不语三人对照地图商量寻找方向。这些早期编绘的**,很多地带除了经纬度和等高线之外,都并未标注具体的地名,最终我们认定东北方向那大片空白地带即是沙漠。

        关于这座古城的传说很多,但没人知道它的具体坐标,大致地理位置指向内蒙黑河下游荒漠附近,黑水城应该就坐落在这片沙漠的中心。

        三人用尺子按照比例测算了一遍,酒泉距离沙漠深处的黑水城直线距离超过400公里,加上沿途沙丘和戈壁的阻隔,路程至少在500公里左右。以我们目前的行进速度来看,至少要两到三天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

        不过,这都是理论上的判断,能否按预定时间进入那片沙漠,是以不迷路为前提的。再有就是人员的情况,沙漠白天的温度至少在四十多度,地面则高达七十度,夜晚却有可能降到零下七八度。所以我们并不能一鼓作气到达,路上无疑要休整,能否在三天内走进沙漠,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个未知数。

        车辆行驶在戈壁之中异常的颠簸,从车窗里向外看去,远处尽是灰色的戈壁砂砾,在远处又有许多星罗棋布的小型沙漠,这是一片戈壁和沙漠同时存在的荒漠。

        将近连续行驶了十个钟头的时间,沿途的风景越发奇特,一座座金字塔状的土堆和一条条风蚀土山赫然出现在地平线上,这是典型的雅丹地貌。

        这时,在最前边引路的安洁他们停下车,寻个高达十几米的土堆遮阳处休息。

        安洁将地图铺在地上,让安娜和布鲁斯上尉一同观看,以确定我们没有偏离既定路线。开始安洁就不让我过问线路和人员的情况,我便帯著葫芦和不语两人往前边走出十几米,观察地表的地貌,判断方向。

        点点随行在后,时而向前奔去,时而捡起地上的碎石认真观看,时而又尾随地面上的小型旋风追逐,对著戈壁沙漠中的奇特景致咯咯的笑个不停:“呜哦……戈壁沙漠原来是这个样子,好宽的么,眼睛都看不到尽头,那些高高的土堆里面不会埋著人吧。”

        我们立身于浩瀚的戈壁之中,转著身子遍观附近的雅丹土包,对照地图商量了起来。不语指地图上一条等高线说:“线路偏移了一些,但方向没有错,这里应该是布隆吉……”

        葫芦仔细的看向前方,点了点头说:“没错,就是布隆吉的雅丹,等下赶路的话,把方向往南移百米,穿过前边两个龙形状土墙夹出的地带就可回到原来路线上了。”

        现在是下午的两点钟,太阳往西偏斜,根据太阳的走向亦可判断出大致的方向。不过烈日当头,戈壁的地面大面积的热量蒸腾而出,远处的风景细微的跳动,热辐的散发导致视线有所晃动。

        安洁招呼我们回去,奔波到此地暂且休整一段时间,顶著烈日赶路,在沙漠中亦是大忌,体内水分蒸发得特别快,造成脱水症可就麻烦大了。不妨就在这里扎营,等太阳落下之后在趁夜奔行。

        现代历史上,有名有姓者,第一个寻找黑水城的是苏联人卡兹洛夫。之后瑞典人斯文赫定、英国人斯坦因以及美国历史学家华纳都成寻找过黑水城,但之后的半个世纪,都没有人踏足过这片沙漠,我们有可能是第二个寻访黑水城的考察探险队。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