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秦飞与勾魂者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7章 秦飞与勾魂者 (1 / 3)
        云州与赫州交界的大山山脚下的小路小然出现了一只足足有着三百多人的大正骑兵,怪的是每一个骑兵的马背都挂着好几个黑布袋,有些人只是挂了一个,有些是挂了三个,最多的甚至有挂着八个的。書網

        而挂八个黑布袋的便是这只骑兵为首先的将军,这位将军四十几岁的模样,神色严肃,极为符合其国字脸。身穿着一身炭灰色的盔甲,腰间悬着一把利剑,利剑从来便是没有入鞘过,一直在马背跳动着,胯下一匹朝廷最为等的优良战马同样是威风凛凛。

        另外在其左侧还有一位头戴红黑蓝三色羽毛高帽的男子,看不出有多大的年纪,你说他是二十几岁也可以,但你要讲他是四五十岁之人同样感觉像,不过能瞧见的勾魂者眼神无光,唇角之间并无多少血色,另外眼窝有着深深凹陷,身体因其本身望着是瘦弱,所以更让人觉得这人是随时都要归天的人,另外因这男子喜好穿着一身黑白两色的长袍将身体都覆盖掉,像极了鬼界的黑白无常,再加其行事诡异,喜好杀人试药所以在西南地界这人便有了个勾魂者的称号。

        领三百骑兵的是大正勤林将军秦飞,作为枢密院院长朝廷为数不多的超大员秦武的二子秦飞自然有着无可争议的背景地位,但这位有着极其显赫家族背景的将军却从未依靠此来作威作福,反而是在成年之后便出了京城前往天下游历,曾经也参与诸侯国乱战的时代,不过因为当时其他一些原因在那个乱战时代并未获取天大的功劳,不然如今怎么也是个二将军,不至于还是现在的才正五勤林将军。

        秦飞辗转大正许多的军营,而每到一地都能有不错的绩效,不过因其本身不愿意安分所以一直呆不长时间去了别地,这有利有弊,有利之处便是能更好的积累军功,弊端之处便是无法培养出自己的心腹嫡系起来,毕竟你才待一段时间人家怎么会死心塌地的跟你,不是谁都能到处在大正军营里摸爬滚打的。

        幸好秦飞心也不在此,这位秦将军最爱的便是打仗,哪里有仗打往哪里钻,当初若非皇帝下旨将他派到西南道大山里剿匪,秦飞很可能是自己往北地跑去了。

        派遣秦飞这个有能力有手段的勤林将军进入西南道可派遣其他的官员要有效的多,以往朝廷不是没有派出将领到西南道剿匪,但没有一人能完成这件事,匪患依然是严重如初,直到秦飞来了竟然将西南道云州赫州两州的匪帮直接消除了大半,如今仅剩下贪蒙,花离两处残留着土匪的势力。

        而贪蒙花离两处地方盘踞着的匪帮最大的两股便是一直在西南作恶多端的土溪山和枭洪山,另外还有一些人数或几十人,或撑死百人的小帮派,西南大山的匪帮已被秦飞消灭了四分之三。便是一具具土匪的尸体让秦飞在西南大山声名鹊起,甚至还传说百姓们将秦飞当做了门神,门前挂着秦飞的符像能吓退鬼怪驱逐野兽,哪怕是作为西南道最为庞大掌控了赫州一州大权的杨氏家族对秦这个才是朝廷五将军的飞也深为忌惮。

        而在秦飞身侧的这位勾魂者在西南道名气却是秦飞还要大,不过勾魂者的名气却是极大的恶名。

        西南地界山岭众多,而且天气之天下其他州要潮湿得多,,一年虽说是四季分明但雨季长,雨量大,所以山林之间瘴气频发,毒物生长得特别旺盛,一个不识山路的人若是在西南大山里不一定饿死但很大的可能便是被毒死,山危险远世人想象的可怕。

        而勾魂者这个人便最擅长运用大山之的毒物杀人,人们不晓得他是从哪来的,但只知道勾魂者只要一出手,定然是有人要死的体无完肤。

        而且勾魂者每隔一段时间抓些山下村庄里的人或者是山土匪试药,一般只要被他抓去了的人都是一去无回的,勾魂者的名号由此而来。

        以前时候大正朝对勾魂者也进行过抓捕,但为此朝廷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仅仅一个人却那一帮匪徒还要难抓。并且勾魂者报复心极强,只要朝廷对他动过一次手,他便会以十倍或者是数十倍来讨还,哪怕是雄霸西南两州地界的杨家也在他的手同样吃过大亏,不过杨家对其还是束手无策。

        而他最后怎么与大正朝的秦飞走在一起无人知晓,西南大山的匪帮与这个勾魂者一直都是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对于那些不走运被他抓了去的手下也仅仅是充耳不闻,幸好勾魂者做事也不算疯狂,对于那些身份高的人也未曾下手,所以大家足以维持这样平衡相安无事地生存下去。

        但自从勾魂者成了大正朝的獠牙之后,西南大山里的匪帮彻底乱了套,勾魂者对于大山非常了解,另外因为常年在山行走的原因,勾魂者对许多匪帮所在位置一清二楚,有勾魂者的指引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匪帮自然被战力惊人的大正官兵剿灭,哪怕有幸逃脱了些也仅仅是大猫小猫三两只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