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制箭 (2 / 3)
扬文礼和家丁们当然能拉开,但是也拉不了多少下,两石力可不是说笑的,已经基本脱离了普通人的范筹,两石弓将来只会用来射击敌方重要人物,当古代版的阻击枪使用。
到了这个时候,就可以缠丝线了,丝线要选用最好的蚕丝,在弓身的主要受力部位上绑上几层,特别是刚刚沾竹片和牛筋的弓臂部分,还有弓箭的两耳。
缠丝线费时间,而且要有相当大的耐心,那么小的丝要紧紧密密的缠绕,缠一层还要刷一层鱼胶,比绣花也不惶多让了。
三天后丝线缠好了,可以进行最后一步刷油漆了。刷油漆的目的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保护弓身受潮,以免弓身失去弹力。因此,扬文礼在刷漆之前还刷了几层桐油,桐油连船板都可以刷,防止船板受潮,可见其防水性能非常优良,故而扬文礼加了这道工序。
刷油漆一般是十天一层,要刷三到五层,这一刷就又是两个月功夫,所以说制弓费时,这还是有现成的材料,否则真的要三年才能制成一把弓。
油漆干了,一把合格的弓就基本完工了,只要上了弦就可以使用了。
弓弦在制弓期间就已经制好了。一般人以为弓弦要用牛筋以增强弹性,其实是大错特错,正相反,弓弦最忌有弹性。
弓箭的力量来自弓臂,如果弓弦有弹性就会抵消掉一部分弓臂的张力,反而有害。
因此,扬文礼制作弓弦的材料选用了六成蚕丝四成麻线,非常牢固。大家都知道蚕丝的韧性非常强,还要强过钢铁几筹,是制作弓弦的最好材料。掺麻线是防止蚕丝有弹性,而非增强韧性,所以六比四的比例最为适合。
弓箭弓箭,有弓还得有箭,这里扬文礼又使用了一个小窍门。
古人制箭完全靠削,用手工一根一根地削,可见非常费时费工。扬文礼的小窍门是前世看到有人用电钻制木杆而受启发的。
这里没有电钻,但是有畜力,通过畜力可以使用一个大齿轮带动一个小齿轮的方法,小齿轮的转速也能达到相当的速度。
通过这种半自动的方法,使用同一个模具切削,就可以保证箭杆是一模一样。再加上标准化工序的弓身,可以保证同一拉力同一仰角的情况下,基本上是一样的射程,这就是标准化的好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