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 狱中挥毫著奇书 (2 / 3)
原本喧嚣的宴会登时安静了下来,王小虎一怔。随即陪笑道:“疯子,你怎地如此不识趣,你的事本大王会考虑,会考虑的。来来来,大家举杯共饮!”
宴会立刻又恢复热闹场面,众人嬉笑着举杯痛饮。
……
夺权这事是需要一步步蚕食的。宫内军权以及四大辅政大臣支持赵桓,赵佶宫变的可能性不大。可架不住一些朝中老臣还在支持赵佶。
赵佶在道君宫俨然成立了一个小朝廷,许多徽宗时期老臣有事没事都会聚在道君宫商议朝政,或者哭诉他们这群老臣被新锐派打压。这其中就有白时中,属他叫的最欢。
赵佶终于又过了一把皇帝瘾,他开始指挥平叛事宜。虽然有时候他也觉得这么做不太好,可权利这东西一旦粘上,没人愿意轻易再放手。他只好在心里安慰自己,我是你爹,只是代你处理一下政务而已,我是为你好。
赵佶口口声声说是不插手政务,可从来这打仗和政务就不是分开的。
最近最头疼的当属枢密院与三衙,他们经常收到紫宸殿辅政大臣与道君宫赵佶相反的政令。比如紫宸殿下诏免去抽丁募兵法,也就是从各家抽出一个家丁参军。这是赵桓北伐时不得已而为之的政策,与金开战,兵员问题必须解决。现在北方大捷,已无战事,抽丁募兵法即可取消以发展劳动力。
而赵佶借着平叛事宜又从道君宫下诏枢密院,继续执行抽丁募兵法。于是枢密院只好将此时暂时搁置。
南京府赵桓在进行燕云十六州驻防事宜,以及与金国和谈讨价还价。比如限制金国发展军事,继续开放榷场等等。
赵桓收到京城十万加急书信,知道汴京宫内之事后大惊。将北方之事交于随军御前参事辛本正代为处理,自己欲带着三万禁军赶往汴京,得胜班师回朝。
道君宫,一干徽宗时期老臣聚在一起。
“太上皇,是否将高太尉放出来?”白时中提议道。
赵佶点点头:“嗯,高俅暂时先关着吧。让桓儿放他出来岂不更好?”
都是一群老狐狸,真是知子莫若父。高俅,赵桓肯定不会治他罪,他会为了彰显父子关系之融洽,必会放了高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