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一零章 大封陶氏 (3 / 4)
这个排名可能有所偏颇,但陶侃部下,多为西南夷,本就谈不上军纪,近期在广州,又拉笼招揽了大量的南越人,这更让人不放心。
从来也不发言的王导,终于忍不住了,问道:“陶士行既入都辅政,那杨府君何为?”
杨彦微微一笑:“杨某不日将称明王,以火为德,乃外国君主,不便于晋朝就职,大司徒好意只能心领了,今次入都,已匡扶了晋室正朔,自当功成身退,还望诸公与陶公携手,勿叫那番禺王卷土重来。“
阶下哗然!
难怪杨彦站在阶上,这是以外国君主自居啊,自然不可能矮晋主一头,王敦好歹还一步一个脚印,沿着前人的脚步按步就班的往上攀登,而杨彦更加绝决,公然反叛。
尤其是火德,火克金,这是要灭掉大晋朝么?
汉魏晋好歹是五行相生,一脉相传,到了杨彦这里,直接就要克掉晋朝,群臣的神色复杂之极,郑阿春也是面色阵阵苍白,如果此时身边有兵的话,她会毫不犹豫的下令,斩杀杨彦。
毕竟五行相生是继承的关系,真要是大晋被取而代之,最起码她还是前朝太后,出于情理,也要被优待,但杨彦把自己置于了与晋室对立的立场上,将来下江东,便是如晋灭吴,晋朝宗室将沦为俘虏。
乍一看,杨彦自行立国殊为不智,不过站在他的立场上,也能理解,杨彦是寒门卑子出身,又未曾坐实弘农杨氏的身份,如果走代晋的道路,很多老牌士族不会服气。
当年的司马氏,自高平陵之变起,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压服了各地的叛乱,可即便如此,仍有诸多士人不服,承受政治高压,嵇康便死于那一时期,玄学也由此逐渐取代了儒学。
要是杨彦走司马氏的道路,会更加艰难和曲折,倒不如索性与司马家脱离关系,一了百了,以征服者的姿态君临江东,会省了很多麻烦。
这倒是让人理解了杨彦为何会调陶侃入都,毕竟剔除杨彦,江东能与王敦力敌的只有陶侃了,这形同于杨彦短期内不会干涉江东事务,江东若是能及时整合的话,未必没有一战之力,从这个角度来看,陶侃入都好象不是坏事,只要陶侃敢来,就形同于站在了王敦的对立面,而各家士族也有信心压制陶侃,诱其手下精兵为己所用。
很多想通了这个问题之后,就不再吱声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