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一章 皇帝议杨彦 (3 / 4)
但纵是如此,字里行间也隐隐透出过程之凶险,只要稍有行差踏错,便是全军尽墨的结果。
再往后看,是裴妃之事,虽然荀灌所述与虞仡口说内容差不多,却是南辕北辙,杨彦指斥尚书台下的是乱命,不无维护他名声之意,而从虞仡嘴里说出,就是直接落他的脸了。
在荀灌与虞仡之间,司马睿倾向于荀灌,毕竟荀崧的操守值得肯定,有父如此,其女当不会差,而士人是个什么玩意儿,司马睿自然是清楚的。
最后段是杨彦对东海王越的评价,这倒是让司马睿颇为动容,又暗暗冷笑。
在杨彦的评价中,东海王越失国的罪魁祸首是山简、苟晞和王衍,尤其王衍,是琅琊王氏的前族长!
‘虽有强辞夺理之嫌,却也贴合实际,倒是个趣儿,竟敢字字劝朕莫忘了根本,不知茂弘(王导表字)阅之当何感想?’
司马睿看毕,意味深长的瞥了眼虞仡,便着宦人奉给司马绍看。
虞仡立时低下了头,不敢多说,毕竟司马睿再不堪,也是皇帝,举动自具天子气象,不过他偷偷看向荀崧的目光中,现出了丝阴冷。
司马绍没有老父那么深的城府,看着看着,就拍案问道:“既有如此人物,台省为何不征?莫非尚书令仍执着于门户之见?”
这话就有些责怪的意思了,实际上,无论哪朝哪代的皇帝都倾向于任用寒门,与士人相比,寒门跟脚浅,只能依靠皇权,易于驾驭,要说天下间谁最没有门户之见,显然是皇帝啊。
只是寒门粗鄙,非是治国良才,因此自汉末门阀势大以来,皇帝不得不托政于门阀,可这并非皇帝心中所愿,如今见到杨彦这样的文武全才,当真是见猎心喜。
刁协又怒又冤,张老脸难看之极,拱手道:“回陛下,太子殿下,臣曾征召杨彦之为记室掾,此人不从,后臣不顾颜脸,当面征召,亦被拒绝。
故臣以为,杨彦之虽是有才,却桀骜难驯,今又藐视台省,应押解回京论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