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二回 恶乞儿神经诬项 草根雄血色 (1 / 3)
上回说到陈县,城门之下,召平、靳歙、李良一行,干戈倒置,对城上大喊:“东陵候召平、黑客军护军中尉靳歙、皇帝大谒者李良来投陈胜王麾下。”突然,城上谯楼鼓角铮鸣,旌旗映日,无数的戴甲之士,手执弓弩,现身如麻,拥簇出来一位身着绛紫色大氅的大酋,正是陈胜。他发出一声震天的巨吼来:“我陈胜自从首义以来,广纳天下同道之士,共勷讨伐暴秦的大业,可是近来来到陈县的,实在是鱼龙混杂,不乏奸细。你们能来陈县,我陈胜抱双手欢迎,只是你们往东门看看去,然后再请你们自证清白忠恳再说,陈胜在此得罪,敬请宽宥!”召平他们一听,顿时懵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就见得飞快地陈胜已经移步离去,城上将士虎视眈眈,戒备相对,无法再问得细节。
正在召平他们一行茫然不知所措之际,旁边官道尘头大起,有一队铁甲马队飞驰而来,靳歙大惊,急急招呼众军卒亮出刀兵,就要搏杀。只听得那马队里有一员戎装大将大叫:“东陵候以下人等,不要误会,我是魏人周市,也是来投陈胜的,也和你们一样遇到了同样的景况。”召平惊问:“陈县陈胜这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我听说陈胜出身黔首,是个大度能容的人,今天这是怎么了?”周市下马,拱手道:“自从陈胜首义以来,天下反秦之势风起云涌,而今,楚开其端,魏、燕、韩、赵、齐六国纷纷求复辟,恢复以前的格局,势在必然。周市,而今是魏国故后的丈夫,向来就是以复辟魏国为己任,登高一呼,昔日魏国士子云集,颇具规模,只是独木难撑,意图和楚陈胜结盟,以抗强秦,一开始还说的好好的,不料昨日,秦将赵贲赶到,押着已经在陈县城内投靠陈胜的淮阳郡守张耳的公子张敖来战,要挟张耳等投降陈胜的故秦吏。双方大战一场,打个平局。现在。赵贲在陈县东门外的山丘上扎下营垒,等待援兵再战,因此,陈胜就对我们所有来投奔他的人生疑。”
原来这周市我们前文交代过的,是沛县周昌、周苛之父,也是刘季等的老师,一直是一个孜孜以求复辟魏国的人,原来在沛县的周氏书院,暗中供养魏国的精神领袖信陵君魏无忌神像牌位,暗中企图求得将魏国的故地沛丰县,从强楚的手中夺回来,重归于魏国。此事儿曾被刘季他们差一点勘破端倪,后来得遇魏亡国后的魏后夫人,抛妻弃子,结了新欢,后来流落会稽吴县,历经许多的际遇,后来回到魏国故都大梁,做起豪强来。如今一见陈胜首义,天下震动,于是,寻觅魏国宗室,起兵来投陈胜,没料到巧遇这种不顺。
当下,李良道:“情势如此,怪不得陈胜多疑,这是人之常情耳。”靳歙道:“这事儿说来也很好解决,我们要是解救出张敖,退了赵贲的兵,纳上这般献礼,不就可以自证清白,陈胜也就相信我们了。”周市道:“你说的是有道理,只是赵贲可是猛将,虽是兵马不多,手下也有千余人,我们有什么把握救出人质,而且退了他的兵马?”靳歙大叫:“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反正也没有活路了,不如大战一场,胜了好活,不胜也死的痛快了。”召平制止他道:“莽撞无益,此事只可智取,现在情况不明,我们大可以乘势浑水摸鱼,险中求胜,大家听我的······”召平如此这般授计,说得大家叫声:“好······”
再说秦将赵贲正坐在营帐中,审问人质张敖细节,忽然,小卒来报:“东陵候召平、黑客军护军中尉靳歙、皇帝大谒者李良来觐见。”赵贲纳闷道:“今天怎么了?怎么有那么多新贵来到战场上?”心中疑惑,可不敢怠慢,亲自出迎,见了召平一行,拱手道:“原来是贵人们,快进中军帐,赵贲未去远迎,敬请贵人们宽恕。”召平开门见山问道:“听说将军拿得叛将张耳之子张敖做人质,情况怎么样了?”赵贲一指帐中张敖道:“那不是吗?正牢牢捆搏着呢,我看也没有什么用,张耳也不能左右陈胜,我正寻思不如杀了此人,反正没有什么价值,免去累赘。”召平再问:“果真是他?张敖?”赵贲道:“就是他,哪还有假的?目今王离、涉间将军的大队人马正在途中赶过来,诸位来得好,我们可以和逆贼大战一场,共建旷世奇功了。”赵贲正自得意,召平冷笑道:“只怕是赵高容不得了······动手!”
召平一声号令,靳歙、李良早就挚出明晃晃刀兵,直袭赵贲,赵贲猝不及防,不明原委,只是大叫:“你们要干什么?想造反不是?”来不及去取长兵器,徒手相搏。好个赵贲猛将,拳脚开合,以一敌三,不见慌乱,只是中军帐里不为外界所窥探,他的手下没有他的号令,自然也不敢擅入,所以,他只有单打独斗,也占不到便宜。搏斗中,靳歙已然解开了张敖的捆搏,张敖明白了什么,道一声谢,也操刀来战。好个赵贲腾身倒置,处处得体,像一个不倒翁一样,时时势势都可以因势出击,竟然能在以一敌众的搏杀中,将李良一掌震翻······就在这不相上下的纠缠战局中,忽然,帐外烟火大作,原来是周市他们,被获准进入营垒,中心开花,趁乱放起火来。登时,赤焰张天,秦军大乱,赵贲心中大恐,败下阵来,让召平刺中右腿,血染征衣,仓皇而逃,出了营帐招呼退兵,秦军弃了营垒,落花流水一样遁逃而去。
城里陈胜他们见了秦军营垒火起,开城门乘势追杀,于是,召平等带着张敖得见了陈胜,打扫战场,肃清秦军营盘,得胜回朝。张耳、张敖父子得见,抱头痛哭,未免引来众人唏嘘,于是,陈胜、吴广序列来见召平等大众,安顿好周市的人马不提。
对于秦二世而言,陈胜起事的消息,一方面风闻了一点,因为这世上的事儿是没有不透风的墙的,另外一方面是一鳞半爪,现在宫外的一切信息,全被赵高掌握、过滤,对自己有利的,就让二世知道,对自己不利的,就不让二世知道,所以,二世仅仅知道的一点,也是经过一千张手指头缝隙漏掉的那么一点点。当然,赵高也不可能全天候跟着二世,而二世对这位大权臣也是越来越戒备了。
这一天,自己好不容易就逮着这么一个良机,将御史大夫司一群博士赶鸭子一样弄过来了。二世沉着脸问:“淮阳郡陈县的陈胜已经占据城邑,你们知道吗?”那群博士面面相觑,谁也不敢惹祸上身,噤若寒蝉,二世皱眉,厌恶地审读他们,最后叹了一口气道:“你们食君俸禄,办的是什么事儿?不脸红吗?真是该死。”博士们稀泥一样,跪了一地,叩头如同捣蒜,震颤不已。二世一挥手道:“好了,没要你们全死,这事儿不问了?朕知道了,朕是问你们他们是饥民闹事?还是造反的强贼?”这一来,博士们骚动了,皇帝既然这么大度,自己也该表表忠心了啊,于是有人站了出来,大叫:“皇上,他们是造反的强贼,百分之百的是强贼,意图图我大秦天下。”二世“喔”一声,脸色变了。
这时,博士群中一个人——他是叔孙通,他在揣摩圣意,上头那个皇帝想听什么?是想听说陈胜是饥民闹事?还是想听陈胜是造反的叛军,最后,他决定,二世是在不想听到自己最惧怕的——天下大乱,陈胜造反的消息,就像他的父亲秦始皇怕死,就讨厌任何一个说出死的人一样。他有十足的把握,也有十足的必要,他站了出来,朗声道:“皇上,他们说得严重了,陈胜一伙,只是些闹事的流民,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二世咧嘴笑了,赞道:“叔孙博士说得好,**言,赐予黄金十镒。”谒者听了打赏,叔孙通叩谢皇恩,退回朝班。突然听得一声怒吼:“把这个危言耸听的人拉出去法办了。”二世指定刚才那位说陈胜是造反的博士大吼,那位博士一听,大呼:“皇上饶命,臣冤枉啊······”朝堂廷尉哪管他呼号,拖下去斩了,于是,朝班退朝。
叔孙通回了府邸,回想起自己言行,越想越怕,陈胜的事儿终究是纸包不住火的,自己得逃啊,要不是活不成的。于是,他谎称以父病危求归的理由,一路号哭出了御史司,如丧考妣出了京城,星夜赶回故里薛县做孝子,实则为了活路,直奔陈县,投在陈胜麾下,陈胜知道叔孙通是有墨水的,自是高兴,亲自出迎,安置在朝班里。没多久,身为朝廷官吏的臧荼在荥阳外围随郡守李由征讨陈胜,被吴广一战全军覆歼灭,他也归于陈胜麾下。
现在陈胜麾下,群英会集,这日,当堂大宴,叔孙通高挚酒樽,为陈胜上寿道:“大将军你身被坚实的甲胄,手挚利刃,诛灭暴秦,讨伐无道,救民于水火,为天下首义,理应称王。”堂下顿时一呼百应,雷霆一样附和:“好啊,陈将军称王,陈将军称王······”陈胜听了,自负地立于中庭,顶天立地,仰天长啸······
可就在这时,陈余站了出来,朗声道:“叔孙通的话不对,其意属奉承,将军你不能急于称王,反而是应该缓称王才是。”张耳一见,心凉了半截,急急制止把弟,叫道:“陈余贤弟,这是为什么啊?”陈余侃侃而谈道:“大将军急于称王,将是一人站出来当强秦的箭靶子,不如立六国的后裔,自为树党,那样为暴秦增加了敌对目标,将军便仅仅是强秦的箭靶子之一,没有了那么大的压力。也有时机可以扩充自己的实力,再图张楚的大业不迟。”这一来,一石激起千层浪,众说纷纭,召平道:“陈余这是什么话?大将军称王后,陈县就成了海内反对二世和赵高的伪秦中心,天下因此归心,如百川归海一理,才可以人强马壮,声势浩大啊。”陈余抗辩道:“现在陈县已经是天下反秦中心,根本就不需要称王,形式的东西往往害人不浅啊。”
正在争论不休之时,陈胜勃然怒道:“大家不要争了,我自有主见,”拂袖而去。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历来就是共患难容易,共富贵难,陈胜这还没到分享劳动成果的时候,就已经内讧上了,这是历史的宿命。其实,他的草根出身决定他是铁定、不可阻挡的要急于称王的。张耳当然深明个中实情,急急劝离了不识时务的陈余,陈余大失所望,只有长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