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三零章 发达国家军队与土地雷 (1 / 5)
苏军被德军摸清战术规律,用图上作业,标尺一划,“弹性防御”就出来了。志愿军补给情况被美军掌握,标尺标的就是“七天”,七天一到,反攻开始。
“七天”是软肋但也能是深坑,最弱往往才是最强的地方。“七天”一到是最弱的时候,可两个“七天”加一起,就变成最强了。
一个反坑的事,在自己地盘挖坑最容易,让满怀“七日”信心的敌人进来就是。
这不是马后炮,是原理,美军是很容易坑的,即便未来“正在发生时”的无敌美军,照样轻松坑杀掉,从单兵,分队到战术单位,特种部队,全能坑。
美军的战术动作,战术习惯,步兵遭遇敌火力,会有一个双手持枪下蹲的动作,若拿的是K,一百米外瞄膝盖,枪口会被子弹一抬,正好撂倒。
若训练的是民兵,把K横端,五十米内就得描膝盖线,利用枪口动能,打扇面横线。打不准没事,宁低不高,打地上的子弹会跳。
对一搂火就是一梭子的狂战士来讲,三点一线是多余的,瞄的越准越打不着。
就改一下持枪动作,美军伤亡就要成倍的朝上翻。
持枪该用什么姿势,持枪行进呢?单手提护木行军,还是双手持枪行进?持枪遭遇敌火力呢,原地卧倒,行进间卧倒,单臂侧卧,前趴,持枪下蹲?
士兵习以为常的每一个战术动作,后面都要经过选取,比对,实战测试,士兵反馈,对练,计算,是从一堆战术动作中,比对选出最好的一粒沙,修改,比对,完善,推广全军。
持步枪任意姿态,从听见枪声卧倒,出枪,扣动扳机,只需一秒。
一秒与一秒背后的运算量,运算时间,运算速度,才是“大脑”的性能。
因为换一型新枪,持枪姿势与一系列战术动作,都要跟着变。演习场上一个动作无所谓,战场上多一个多余的动作,是生与死的差距。
但是,战术动作与战术习惯,可不光方便自身,最强的一点,恰恰是敌军“眼睛”焦点最易对准的地方,“大脑”运算的优先序列最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