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一 章 (1 / 2)
中年人诉苦一般把房产公司及企业十几年来高息融资的情况叙说了一遍。末了他说:“现在,各公司及企业不仅停止付息,连本钱也要不回来了。这些都是人们省吃俭用的血汗钱那!眼看着就要打了水漂了。可市委的领导连见一面都不见。还严密**不让人报道。”
这时一个女士凑过来说:“我和亲戚们共投资了八十万,其中我有三十万,那是准备为儿子结婚用的。钱要不回来了,我儿子这四年多都没结成婚。可恨啊!”
一个老头也凑过来说:“我是卖小吃的,起早摸黑,辛辛苦苦十五年积攒了五十万都投了进去,那是为儿子买房子用的钱呀。”
中年人说:“业主们反映的问题,市里置之不理。还调来特警、警察像王莽镇压“**,反官倒”的**一样,抓捕和殴打手无寸铁只是想要回自己血汗钱的无辜百姓。而那些欠钱的老板们却无人追究至今还逍遥法外。有两个趁机老板跑路了,其中一个董事长前两年还被省检院聘为廉政监督员呢!这些公司及企业大都是市里招商引资来的与市里的头头们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呀!这政府的监管哪儿去了?这还是人民的政府吗?”
人们七嘴八舌的高喊着:“还我们血汗钱”“我们要见张头头”
人们喊了一个多小时,市里也没有一个官员露面,拥堵在街道上的人们后来被警察驱散了,交通中断了三十多分钟。道路疏通后,唐僧他们无可奈何的沿着街道继续向西前行。
唐僧他们走啊,走啊。这天他们走到了喜安市。这是一个省城,也是一个古都城市。将近八百万人,高楼鳞次栉比,宽敞的街道,车水马龙的行人,商埠云集,市场繁荣,名胜古迹比比皆是。他们走到皇城东路时,只见街道两旁蓊蓊郁郁的法国梧桐树下站着黑压压的人群。这些人大都是老头老太太,他们有的拉着横幅标语,上面写着“依**还我血汗钱。”、“公平正义是国魂不能丢弃”。有的举着牌子上面写着“华西专修学院还钱”“喜安金融学院还钱”“闪西金强诈骗”、“喜安联大学院还钱”。还有些业主恭恭敬敬地举着国君和宰辅的画像。
原来,三十年前,民办“华西大学”在该市兴办,在全国开了民办高校的先河。随后该市的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士也加入办学的行列,进而牟取红利。他们大都租赁上千亩土地,边办学,边招生,边扩建教学基础设施和购买教学设备。由于建校资金银行不予支持,经上级批准,他们开始在民间集资。他们到处宣传,先是在市里集资,后来每天出动几十辆大巴车到附近郊区拉回许多人,让他们到学校参观,并向他们大谈特谈学校的美好前景并承诺若参与集资将有较高利润回报以坚定他们投资的信念,最后免费供应他们进餐。这些人参观后便纷纷解囊相助并与高校签订了投资协议。据统计,高峰时,该市民办高校多达一百四十多所,曾经被省领导自豪地称为“教育硅谷”。后来经过合并淘汰剩下了现在的十多所。这些学校的建设资金国家始终不予支持,他们就依靠民间集资,及招收学生的学费维持。近几年,公立大学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致使民办高校生源锐减,学校的收入也随之下滑。靠招生生存的民办高校举步维艰。有的已到了办不下去的地步了。去年,喜安联合大学三千多名学生在没有空调的教室里冒雪上课时,校里的领导突然人去楼空。许多业主再也领不到利息了,投资就更不用说了。近三年来,人们纷纷到区里市里、甚至到省里反映问题。可一些官员态度坚定地回答说:“非法集资,后果自负。”面对政府不作为的现状,人们非常气愤,他们辩解说:“民办高校的集资是经过工信、工商、税务部门批准的,怎么是非法集资呢?”面对不断上访的群众,主要领导或避而不见,或一推六二五。让人觉得天下好像没有政府一样。那可是退休人的养老钱;那是人们治病的救命钱;那是老人给儿子的结婚钱;那是人们安家的买房钱。王小莉、李香香等一些人因要不回钱被迫自杀,一些老人因要不回钱气的卧病在床,一些家庭因要不回钱妻离子散。因而引起人们不断**,游行示威,围堵政府部门,据不完全统计十所民办高校融资多达二十四亿多元,受害者多达三万多人。
唐僧上前对一白发老头说:“大叔,请问这么多人,都是干啥哩?”
老头说:“你们不是本地人吧?”
唐僧说:“我们是东土大唐的。”
老头说:“难怪呢!”
唐僧说:“发生什么事了。”
老头说:“说来话长了。”接着老头把三十多年来,民办高校靠集资发展,到现在陷入困境,业主们要不上利息,连老本也要不回来了及相关部门不作为的事简述一遍,末了他说:“朝中来了巡视的钦差大臣,今天,我们来给他们送信来了。还让他们给国君及宰辅转交一封请愿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