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94章 科举正考 (2 / 2)
词部分以《临江仙》,《醉花阴》两个词牌令分别写一首有关大宋山河和北方中原场景的词。
放眼望去,考生们都在埋头书写,这五千人都是各州府的才俊,而且这是大宋北迁之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很多舞弊的现象还没有发生。
像经义这种考试,对于这些考生来说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诗词也是这个时代读书人的主流,这个时代读书人写诗就像后世学生解数学题一样,大多数人的诗词都是妙笔生花,做得锦团花簇。
其实众人都清楚,真正能够取得好成绩的,是在最后的策论上面,如果能够写出一篇好文章,甚至可以直接入仕了,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色,所以很多人都将重心放在了策论上面。
策论的试题是由赵昀出的,可见策论的重要性,只有等到策论快要开始的时候,御林军才会带着试题果然,然后朝着考生公式,考生就可以根据试题进行答题了。
正考第一天非常顺利,全部的重头戏都在第二天。
当策论快要开考的时候,众人都在等待着赵昀的试题,毕竟策论的试题将直接决定考试的成绩的。
很快,赵昀的试题就送到了,一队御林军士兵带着带着一份火漆文件来到了主考官乔行简身边,随后将赵昀是试题交到了乔行简跟前。
乔行简接过试题,立刻和身边的几位学士们检查了一番上面的火漆,查看完好无损之后,立刻打开了文件袋,随后将里面的试题拿了出来。
众人全部都将目光集中到了乔行简身上,乔行简立刻打开试题,看上一眼,顿时眼神一凝,赵昀出的试题让乔行简有些诧异。
纸上写着两句话,第一句是“格物致知”,第二句是“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第一句出自儒家经典《礼记》,这是最传统不过的考题了,而且这个“格物致知”已经不止一次出现在科举试题中了。
但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涵,已是儒学思想史上的千古之谜了,从最早为《大学》作注的东汉郑玄首次提出“格物致知”的含义,一直到现代的儒学学者,已经争论了一千余年,至今仍无定论。
所以自隋朝开始科举之后,一直到现在,这句话多次出现在科举考试中,尤其是现在儒家理学盛行,当世流行的程朱理学,陆氏理学还有浙东学派对这句话的理解都不同。
第二句话“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出自史书《贞观政要》,《贞观政要》是唐代吴兢撰写,成书于唐开元八、九年,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