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大宋行政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66章 大宋行政 (2 / 2)
        剩下的就是基础设施的修建,水渠和道路这两个都被纳入了赵昀未来的计划之中,同时随着工匠营烧制水泥的成功。

        赵昀决定开始使用水泥修建道路,于是赵昀令内阁在北方建造至少十座水泥厂,南方也要建造十座,这样就可以保证未来大宋对水泥的需求。

        虽然建造水泥厂需要大量的投入,还需要大量的人口,毕竟现在的这个时代,劳动都是通过人工完成的。

        但是水泥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建筑使用了水泥,尤其是道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几乎是不会损坏的,毕竟这个时代可是没有载重十吨以上的大卡车。

        还有就是大炼钢铁,赵昀废弃了之前宋朝行政制度里面监的编制,监就是一地出产盐、铁、茶等这些重要的资源,朝廷都会设定成为监,和州府是一个级别的。

        赵昀在行政上全部一个标准,至于资源产地,则是建立国家工厂,派遣官员以国家命运收购这些资源,或者是安排开采,这样的工厂可以安心生产,同时也可以免去了之前监官一面生产,一面还有政法一起承担的局面。

        赵昀在他的治理理念之中,就是明确管理范围,也就是明确职责,尤其是大量国家工厂的建立,更是要明确他们的地位,他们是生产,绝对不是行政部门。

        同时这些部门都要受到法律的制约,没有人是特例,尤其是掌控着大量资源的工厂,赵昀已经令真德秀派遣御史官员进入,检查他们,这些人最容易腐败。

        在赵昀的计划里面,这些重要资源的开采,都是要工厂完成的,熟悉赵昀的内阁大臣们对于这样的创新非常赞同,首先全部行政制度就简单了很多,没有特殊的地方了,这样有利于政令的执行。

        然后就是这些掌控工厂的人也是官员,他们的职责是生产,而不是行政治理百姓,但是他们也一样受到监督和考验,依然受到监管。

        按照赵昀的命令,未来五年,在宋国境内,至少要建造三百多家工厂,这些工厂都是以资源和军工为主,其中炼铁,采煤,水泥,武器这些工厂就已经占据了一百多个,然后就是丝绸和茶叶,还有瓷器,这些需要垄断的行业,将来可以为大宋创造巨大利润,这些地方也需要建立起来生产工厂。

        内阁的大臣们此时也感受到了这些工厂的好处,首先就是这些工厂效率高,而且不再消耗民生资源,之前大量的徭役分摊给百姓,百姓承受着巨大的生产任务,既要生产粮食,也要承担军队和朝廷的任务,于是大量百姓家庭破产,沦为奴隶。

        此时就不同了,工厂可以创造价值,还可以交税,同时将之前非常庞杂的生产徭役模式改变了,现在一个工厂的生产效率,就可以顶上一个州府的徭役,而且百姓还没有怨言。

        朝廷之前是派遣徭役,现在是通过财政购买,一开始很多官员认为这样会让朝廷财政破产,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循环,工厂和商人的活跃,让朝廷的赋税大大增加,朝廷手中的钱多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