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922.奢侈品文化 (2 / 3)
然后一个奢侈品牌有了它的高端消费群体,并不代表它就能顺应历史洪流,屹立不倒的跟随历史的车轮继续前进,这就关系到这个奢侈品牌的塑造以及品牌推广的问题了。
随着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奢侈品经典品牌要想能够百年屹立并且持续获取高利润,重点在于奢侈品品牌要以美学文化为核心,并同时兼顾“历史传统”、“风格主题”与“品质功能”三大要素的支撑。奢侈品牌在塑造品牌的过程中,文化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使品牌更具有意蕴,一个具有良好底蕴的品牌,能带给人一种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享受。有学者提出奢侈品品牌的六个特点:极佳的品质、昂贵的价格、稀缺性、美学价值、传承历史与非必须性。
奢侈品除了它所蕴含的文化引力,还需要另一个特性做为它发展的基石,那就是工艺品质,没有优质的产品,品牌无法长久。奢侈品产品提供最大的应用价值,就是品质保证。
lv、gucci、香奈儿、爱马仕……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些国外的奢侈品开始成为国人竞相追捧的对象。这些年,国人买走世界一半奢侈品的新闻频频被爆出,华夏,逐渐会成为全球第一奢侈品消费大国,其对奢侈品的疯狂痴迷令世界刮目相看。国人为什么喜欢买奢侈品?一个不容忽视的主要原因,就是国人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为了那些闪闪发光的奢侈品,土豪们一掷千金,小白领节衣缩食,狂热追求那些所谓的高品质生活。
改革开放后,我国市场的大门开始向外国敞开,大量国外的品牌涌入了国内市场,那些价格昂贵的奢侈品也不例外。有人曾积极引进西方经济学家的论著,证明“奢侈有理”和“奢侈有功”,这也为国内兴起奢侈之风鸣锣开道。
当然,奢侈的背后,隐忧是不少的——消费升级的同时,一股攀比炫耀之风暗流涌动;过度追求物质生活,心灵变得空虚寂寥;商家大造噱头,挑起大众非理性奢侈的神经;沉浸于奢侈品带来的虚荣感中,而忽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然而事实上呢,我国的奢侈品消费,主角还真不是所谓的达官贵族,而是高级白领乃至金领为主的中产阶段,他们通过消费奢侈品牌表达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品味,显示自己的财富、身份和地位,努力想成为上流社会的成员。其中,也不乏普通白领的身影。为了买一款lv的新款手袋,很多女孩甘愿兢兢业业攒下几个月的工资,即使天天吃泡面也在所不辞。更有甚者,为了出名、上位,有的女孩在网络上大肆炫富,用各种奢侈品制造奢华、优雅、精致的假象,甚至不惜铤而走险,以一些错误的方式,来换取奢侈的筹码。
其实想想就能理解了,对于真正的上层社会来说,奢侈品已经不足以代表他们的身份。甚至可以说,市面上可以轻易买到的奢侈品,只会拉低他们的身份。
而且国人购买的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个人用品上,而发达国家则以房屋、汽车、合家旅游等奢侈品为目标。由此可见,国人的奢侈品消费,主要还停留在个人身份象征和炫耀性方面。在查达哈的《奢侈崇拜症》一书中,奢侈品消费被划分为5个发展阶段:镇压、金钱之始、炫耀、适应、生活方式。我们的近邻,当今的扶桑,被归入“生活方式”一类,而我国则被定位在第3个阶段——“炫耀”。
由于国人对奢侈品所代表的生活理念尚处于启蒙阶段,这种象征性消费更多地凸显于一种“炫耀性消费”。
而且随着我国中产阶层逐步成为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国人对奢侈的品味和流向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告别炫耀性消费,逐渐走向理性;以前追求品牌,现在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千禧一代,不再随波逐流,从标榜潮流,到崇尚简约,相比logo带来的时尚虚荣感,他们更欣赏低调内敛与极简的生活方式。曾经,为了追寻几经雕琢的奢侈生活,人们一步步脱离了大自然朴素的襁褓。追求物质的奢侈是人的天性,但,奢到尽头就会发现朴素的珍贵。洗尽铅华,返璞归真,才是最高层次的奢侈境界。
而且这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那就是谈起奢侈品,人们总是想到那些西方大牌logo,其实,我国自古以来,从来就不乏“奢侈品”。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代表皇室荣耀的各种物品,无不精雕细刻并且因罕见而稀有昂贵,当之无愧成为奢侈品。我们的祖先们曾缔造了各种令人叹为观止的奢侈品:从精美的陶瓷器皿,到价值连城的玉雕器物;从文房四宝,到绫罗绸缎;从鱼翅燕窝,到龙井普洱;从明清家具,到苏州园林,历朝历代都有“华夏制造”的奢侈品享誉世界。
西方中世纪时代,来自华夏的丝绸、瓷器与黄金等价,欧洲贵族更是以拥有东方器物作为炫耀资本。华夏古代的丝绸、瓷器、茶叶等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销往西方和中东,成为那里上流社会喜爱的奢侈品。欧洲宫廷的华夏风、华夏风格的装饰品和服饰成为王权和财富的象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