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878.汉中 (2 / 3)
汉中还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市、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等等。
并且在未来的2017年10月,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孙婧祖籍是汉中,当然现在不仅是她,包括她的父母,也并不在此居住,只是这里有房子,还有很多远亲还居住于此。所以每到过年的时候,他们一家三口就会回这边居住一段日子,也算是不忘故乡的传统教育了。
两世为人呢,周方远其实是来过汉中好几次的。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他屡次来汉中,都是前世的事情了。
因为当时他上大学的时候,隔壁寝室,就有两个同学是来自汉中的。因为相处得不错,所以这两位同学结婚的时候,包括平时放假的时候,他都有可能应邀来此旅游,所以对汉中,他还算熟悉。
汉中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区,北有秦岭、南有大巴山脉两大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潮湿气流不易北上,气候温和湿润、干湿有度。
夏季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孟加拉湾水汽沿西南低涡下部的西南季风北上,经西藏、云南及四川西北部到达本区上空;西太平洋水汽随副热带高压边缘的东南气流输入本区上空。冬季,受极地大陆冷气团控制,多西北季风,形成寒冷干燥少雨的天气。春秋为过渡季节,春暖少雨,秋凉多雨,气候湿润。地面植被、水库、河流、田园等所蒸发于空间的水汽参与降水甚微。来自西南、东南的暖湿气流受巴山、秦岭阻隔,使得区内雨量充沛,但由于两山位于西南气流的路径上,由于中低层云系的水汽系统辐合,以及地形抬升和山地垂直影响,使本区南北承接水汽不等,降水量分布悬殊,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00~1700mm之间。其中南部米仓山最为丰富,成为陕省之冠。
汉中盆地是我国著名的粮仓,也承载着汉中绝大多数的人口。这里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江河分水岭,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并因此造就了物种的多样性。汉中的森林覆盖率为52%,林草的植被率达60%,这在中国也是不多见的。汉中境内有汉江、嘉陵江等567条河流,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这里的而生物种类非常的多样化。
植物方面,秦巴山区多原始森林,植被类型多样。截止1995年10月,已发现汉中境内有2942种植物,分属种子、蕨类、苔藓、地衣、真菌和藻类,计7门、282科、1160属植物。其中仅种子植物就有166科、958属、2564种,分别占到华夏科(166/291)的57%、属(958/2940)的32.6%、种(2564/24300)的10.6%。
汉中是我国最大的天坦群落所在地。森林覆盖率达51.2%,植被覆盖率56%,林地面积居陕西省第一,活立木蓄积量8781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500万亩。
同时汉中地区位于古北界动物区系和东洋界动物区系的交汇处,南北动物兼有,动物种群组成丰富。其间生存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大鲵(娃娃鱼)等。朱鹮已经成为汉中的城市象征。汉中地区野生脊椎动物计有:鸟类335种,属17目、51科,其中留鸟155种,夏候鸟91种,冬候鸟28种,旅鸟61种;哺乳动物137种,属7目、27科;两栖类动物24种,属2目、7科;爬行类37种,属3目、9科;鱼类109种,属6目、15科。
上面说过,汉中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誉,生活在秦岭南麓汉中盆地的“秦岭四宝”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这四种珍稀动物,一直被誉为“汉中四宝”。这“四宝”是“中华聚宝盆”的最佳注脚,这是汉中生态环境无比优越的见证,其中“四宝之首”的朱鹮为汉中市“市鸟”。
这里的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
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汉中古城墙遗址、明瑞王府遗址、虎头桥遗址、滨江景观带与桥头广场、午子山、苏景园、陕南珍稀植物园、佛坪自然保护区、兴元湖公园、楠竹园、桔园景区、华阳景区、国家野生朱鹮保护园、樱桃沟、圣水寺、小南海、南湖风景区、定军山古战场和勉县温泉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