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865.央妈的邀请 (4 / 4)
18岁的白言松在王府井书店买了《朦胧诗选》,听了崔健的《一无所有》,这影响了他的一生,文风以及性格,就是朦胧诗、摇滚乐和古龙武侠小说的影响。
**,白言松从京城广播学院新闻系毕业,分到了京城人民广播电台。白言松希望工作岗位离新闻近一点,但最终让他去了《华夏广播报》当编辑。一开始白言松不大乐意去,感觉是个喝茶看报的地方,可到那不久,就成为一个整版的编辑,既要约稿,也要改稿、起标题、划版样,还要去印刷厂,当时还是铅印。
他还在报纸上写各种评论,得过‘最佳标题’‘最佳版面’‘最佳文章’等等,把该得的奖都得了。也在报社认识了他妻子,刚结婚时,他们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搬了6次家。每到一个新家,他的妻子都会精心装饰紧靠床边的墙壁,在上面贴满记录两人往昔岁月的合影。但新家还没住多久,他们就又要为搬家做准备。1992年底到1993年初,央妈有一帮人在筹办《**》,缺个策划。当时崔永园也在广播电台,他有个同学在那个组里,推荐白言松去。
白言松去当兼职,做策划。制片人见他思维敏捷、语言犀利,便让他试试做主持人,他当然不愿意出镜。但《**》的制片人时间够狠的,他被赶鸭子上架当采访记者。
第一次出镜时,栏目组要白言松自己找服装。而他连一套像样的西装都没有,是他的妻子从朋友那里帮他借了一套高级西装。白言松不是学播音出身,主持节目时经常发音不准,读错字。当时,台里有规定,念错一个字罚50元。有一个月,白言松不仅被罚光了工资,而且还倒欠栏目组几十块钱。那段时间,白言松的神经就像拉得满的弓,常常睡不着觉。眼看丈夫种种焦虑不安,他的妻子还安慰他:“坚持下来,我会全心全意支持你!”
为了让白言松尽快进入角色,妻子每天都督促他练习普通话。她从字典里把一些生僻的字和多音字挑出来,注上拼音,让白言松反复朗读。她还让白言松在嘴里含一颗石头,练习绕口令。后来慢慢地像去壳一样,白言松用两年的时间,从能睡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把心态调整过来。思维机敏和语言犀利是白言松的优势,加上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终于在栏目组站稳了脚跟。
1995年,白言松获得了金话筒奖。也就是这一年,他被正式调入央妈电视台工作。
成名后,压力接踵而至,白言松不敢出丝毫差错。表面上他主持节目时侃侃而谈、镇定自若,其实,他的两条腿一直在不停地颤抖,节目结束后,背上和手心里全是汗。每次大型直播前,白言松都非常紧张,整夜整夜地睡不着,食欲不振,人明显消瘦。节目做完后,没有出差错,又兴奋得整夜睡不着。2001年的时候,他的事业达到了第一个高峰期,当时国内刚刚开始新闻直播,作为央妈的名嘴,白言松当仁不让的顶了上去。
而作为开拓者,那一年他简直拿奖拿到手软,各种评选都能获奖。然而就是在这么精要的关头,他却非常冷静的选择了急流勇退,选择了继续沉淀。整整两年年多将近三年的时间,白言松消失在了大众的视线之中。他需要好好的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他需要让自己变得更强。
于是,03年重新回归的白言松,而且一回来,就以《时空连线》《华夏周刊》《新闻会客厅》三个栏目的制片人身份亮相。几个月的时间,白言松把自己担任制片人的栏目都做成了名牌栏目,到处是表扬的声音。然而就是这个时候,他又消失了。一直到04年,《**》由早间改到晚间,白言松回归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的制片人制度改成编委会制,民主管理、责任共担,鼓励创新和尝试。
民主管理的好处是,每个人都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样才能提升能力,也会更理性地约束自己。其实,越不担责任越容易抱怨,越担责越理性。白言松通过《**》给央妈的新闻带来一种新的机制。也许正是保持着这种不断思考,不断创新,敢于重新出发的姿态,才让白岩松在新闻事业的道路上,保持激情,不忘理想,越走越远。
不像是对连杰叔那样的追捧,但在内心深处,周方远却觉得,作为一个男人,就应该像是白言松这样的,温和,儒雅,有些严肃,却又有些风趣。
能够被白言松来采访,周方远整个人的状态一下子就不一样了,如果说之前还有些随意的话,那么现在他也终于认真起来了。
一方面是对自己“偶像”的尊重,一方面,面对这样一位大拿,他也不敢大意,尤其是要注意对话节奏的问题,不能轻易落入对方的节奏,更不能轻易的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