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717.基建狂魔和共享单车 (3 / 3)
共享单车要解决的是懒病。
23公里的短途出行在全球所有大城市都有需求,95年开始公共自行车自行车型出现在欧洲,后来周方远也弄过,不过最后还是主动退出了棋局,说到底,大家都是有桩模式,看起来方便,但仍然存在一个庞大的、未被满足的“非顾客”需求,就是希望自由取还,不受任何限制。
这就是共享单车的价值,商业原理谁都看得懂,但在国内的创业者之前,并没有人敢去挑战这么重资产、高风险的玩法。
原因显而易见,迁就“非顾客”需求这个生意根本就玩不下去,因为你方便了,别人就麻烦了,所以才有那么多小区“共享单车禁止入内”;才有那么多车被人藏在家里,才有那么多二维码被刮掉,才有那么多地铁站被包围。
满足了人的劣根性,必然被劣根性打倒。
悟空单车在重庆投放1000多辆车,丢失率高达90%,卡拉单车在莆田投放667辆车,只剩157辆,丢失率76.5%。迁就不合理也不应该被满足的需求是一切生意衰败的开始。
共享单车另一个罪名是浪费,祸害了实体经济,但这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鼎盛时期的摩拜和ofo拿了高达40亿美元的融资,足够投放5000万辆共享单车,如果全部报废相当于十几艘航母的结构钢总量,这是媒体的算法,很吓人。但经济说到底不就是这么运转的吗?共享单车下了订单,钢铁厂有活了,车厂复工了,工人拿了薪酬,商场有了顾客,税收有了保证,GdP增加了,更何况共享单车烧的是投资人的钱,并不是财政拨款。问题的核心说到底还是共享单车烂尾了,“自行车第一镇”王老板拿到了1600万辆的生意,体验了“一夜复活,满地是钱”的快感,摩拜和ofo给困境中的实体经济带去了一分希望,然后又无情的砸碎。
可能很多人好奇这是为什么?
很简单,因为共享单车本质上就是一个高频率、低粘性的用户入口,是流量而不是租金收益平台,所有的变现方式最后都走不通,出海没戏了,物联网是别人的菜,剩下的只有流量和广告,ofo用押金替用户买理财就是这个套路。老朱当年给ofo站台时还说呢,说一辆车200块钱,一次5毛,每天骑10次,3个月成本就赚回来了,但几个月之后,他就转手阿里套现30亿美元退出了。
大家都说小蓝、酷骑等倒下是摩拜和ofo夹击的原因,可结果呢?最后才发现这就是一个没有赢家的死局。共享单车的衰落对创业圈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不仅终结了烧钱暴力美学,而且嘲弄了曾经有效的所有成功套路。
说到底,这东西,不是没有前景,因为“最后一公里”真的很重要,谁能把这一块填平,谁就能真正改变人类的出行方式,就算只是小小的改变,那也是了不起的创举。但,前提是一定要有钱,不能只靠投资人,哈罗能活,青桔能活,那是因为阿里爸爸和企鹅爸爸有钱,真是应了小马哥那句话——用薪制造快乐,没钱玩NmB。
所以说,共享单车可以做,前景很好,但要有钱,远方集团,现在就有钱,所以周方远决定将这东西弄出来,至于说最后谁会吃亏谁会上当,那就不是他该操心的事情了,反正他手下的自行车厂也该努力收割一波了,这么好的生意,不做白不做啊。
最爽新人生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