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73.南隆玻璃厂 (2 / 3)
可现在市场上的问题就是,普通玻璃的数量太多了,绝大多数的玻璃厂都能很轻松的烧制出普通的玻璃。而原材料也越来越好弄,以前北桐玻璃厂的优势已经没有了。加上没有研发能力,在当年来说还算不错的玻璃,放到现在就已经不够看了。而且工人们经验丰富,意味着他们在把控火候,和制作玻璃的时候经验很丰富,但烧制玻璃的配方呢?具体的工艺要求呢?这个是需要研发的,没有研发能力的北桐玻璃厂,只能制作最普通的平板玻璃,当然没什么竞争力了。
毕竟北桐玻璃厂还不像私营玻璃厂那样,成本能继续下压。北桐玻璃厂作为国营工厂,人员冗余,加上大量退休老职工的存在,工厂的经营成本很高,这些成本都会附加在产品之上,结果就是,明明是最普通的玻璃,价格反倒并不怎么便宜,试问这种情况下,北桐玻璃厂如何能够盈利?结果就是一天不如一天,直到破产改制。
那么,几乎把北桐玻璃厂一次性给抽干了的南隆玻璃厂,是不是就发展的很好呢?
并不是这样的,周方远之前专门了解过南隆玻璃厂。
南隆玻璃厂呢,确实是比北桐玻璃厂更大,当年的精兵强将都被拽了过去,那时候的南隆玻璃厂,很是耀眼。不仅在省内成了第一大玻璃厂,同时还完成了好几次国家下达的任务,在业内算是小有名气。可好景不长,随着最老一批工人退休,以及研究人员退休,南隆玻璃厂很快就进入了青黄不接的阶段。南隆玻璃厂的厂长和北桐玻璃厂的厂长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对市场极度不敏感。这也是当年计划经济留下的问题,毕竟当年工厂的所有生产任务都是国家下达的,大家也习惯了听着领导的安排做事。
而当国家开始搞市场经济之后,绝大多数的老牌国有工厂都陷入了茫然无措的境地,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没有家长的照料,他们已经不会自己走路了。不会自己开拓市场,不会根据市场的要求进行产品改变,只知道盲目的生产,然后盲目的销售。最初的几年,这种情况还不明显。毕竟当时国家刚刚放开口子,但民间私营经济还没有完发展起来,胆子大的人才开始尝试,大量胆子小的普通人甚至连尝试都不敢尝试。
直至1992年十四大提出发展**市场经济后,市场经济才突然开始蓬勃发展,而且改革开放多年,民间对于国家政策的信任程度也已经提高了很多,不用担心政策会突然变化,之前的努力都打了水漂。于是,一夜之间,市场风云突变,民营经济迅速成长起来,而这些老牌国企则纷纷陷入泥潭之中。
北桐玻璃厂如此,南隆玻璃厂亦是如此。
好在南隆玻璃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家底已经很深,一时半会儿还能坚持下去。而且省内九成以上的市场都被南隆玻璃厂占据,就算是一点点退出,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但是从千年开始,北山省南部的几个城市开始出现一批小型的玻璃厂,这些玻璃厂规模小,产量低,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的产品并不比南隆玻璃厂差,同时他们的产品更加便宜。这严重的冲击到了南隆玻璃厂的市场地位,首先丢失的就是南面几个城市的市场。然后那些小玻璃厂得理不饶人,一口气将自己的市场朝北面拓展,去年,南隆市的市面上,开始出现了这些小厂子的玻璃。
这市一个很危险的信号,但是南隆玻璃厂没有办法阻止,他们也不能说是让政府用行政命令去压制那些小玻璃厂。毕竟时代已经不同了,现在已经是市场经济的时代,各行各业都讲究个市场经济,区区南隆玻璃厂而已,凭什么就能搞特殊?
于是南隆玻璃厂只能降价,但降价也不是个办法啊,降价了,意味着利润降低,本身南隆玻璃厂也有着和北桐玻璃厂一样的问题,退休的老职工,在职的新职工,更高的福利水平,但相对较低的生产水平总而言之,南隆玻璃厂的生产成本并不低,他们跟着降价,最后就是自己首先扛不住。
终于,在坚持了一年之后,他们选择北上。
要知道,南隆玻璃厂的玻璃,原本是并不进入北桐市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们当年吃相太难看了。养肥了他们自己,却把北桐玻璃厂一口血险些抽死,不仅这么多年都缓不过劲来,而且积重难返,直接就破产了。也可能是出于歉意,所以北桐的市场上,一直都没有南隆的玻璃,也可以说对方是故意给北桐玻璃厂留下了最后一块生存的土壤,否则北桐玻璃厂早就坚持不下去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