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3.三哥想创业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043.三哥想创业 (2 / 4)
        之所以一直推迟到现在还没动静,只要还是想要听听周方远的建议和意见。

        其实中餐在全球范围内,改良的样式有很多,有的很成功,有的也很失败,不过不管怎么说,在当地能存活下来的中餐,基本上当地人都是能接受的。

        周方远这两年也满世界飞,吃过的改良中餐比三哥可多得多了。

        先来说说邻近的扶桑,他们管中餐叫中华料理,大多数扶桑人都喜欢吃中华料理,认为其做法独特,而且味道浓郁。但是很多扶桑人,大多也只能说出几种中餐的名字,比如麻婆豆腐、担担面等。这些只是中餐的九牛一毛,而且很多有地方特色菜的国人估计也不会太吃这些菜,陕北油泼辣子不香吗?潮汕牛肉火锅不香吗?

        所以,日式的中华料理就那么几种,并且是改良版的,因为大多数扶桑人吃不了太辣的,所以川味的饭菜不可能按照国内的做法,甚至会根据扶桑人的喜好变成甜味儿。这就是为什么扶桑人说爱吃中华料理,但是来了国内后大多数说吃不惯中式饭菜,重油重辣比比皆是。扶桑人这才明白原来华夏人不都吃麻婆豆腐,也没听说过天津饭。

        再来聊聊比较远的国度,如果说扶桑人和国人的饮食文化还有些相似,那么欧洲人的饮食文化就是另一个体系。欧洲人很少炒菜,基本都是以面包,意面等为主食,配上肉类或者大虾等海鲜,蔬菜基本都是沙拉,生吃的。所以很多欧洲人认为中式的烹饪方法很独特,简直就是一种精美的技巧。但是欧洲人也吃不了辣,很多菜品都改成了甜味,而且特别甜,欧洲人对甜食的执着,大家可以尝一块他们当地的甜点就知道了,国人只能一个字形容就是“腻”。

        前面漏了一种欧洲人的主食,那就是土豆。土豆是他们神奇的主食,可以在餐前吃,可以在餐后吃,可以烤,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煎,也可以做成土豆泥。对土豆的热爱德国人最强烈,甚至在德国看过一本书专门介绍土豆的500种做法。

        而在欧洲中式美食也是比较贵的菜品,大多是国人开设的,但是根据欧洲人口味调整后,大多是菜品已经面目全非,很难辨认了。比如,一道宫保鸡丁,居然是平时2-3倍鸡丁的大小,有点类似于普通红烧肉的大小,咱们国人肯定认为这种大块肉不入味,而里面也没有放花生米,葱段,辣椒,而是用菠萝块一起炒,浇上浓浓的酸甜口味酱汁,一口下去,只能把厨师叫来问问是不是别的桌菜上错了。

        米国的中餐又和欧洲不一样,因为米国有更多的全球各地来的人,所以对口味要求就很高。中餐馆在这里不仅仅是提供给国人吃的,还有很多外国人十分喜爱,并且内脏、重辣都没问题。甚至曾经看到过一集中餐馆的炒饭师傅是一位黑人兄弟。技术娴熟,完全不亚于我们国内某知名蓝字学校出来的厨师。

        所以基本在米国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中式美食,并且味道比较正宗。只是米国的中餐消费也不低,大概一盘炒饭也得9美元,折合**将近60元,这在国内绝对是活不过前三集的餐馆。当然了,米国更多的还是不正宗的中餐,比如说《生活大爆炸》里经常出现的中餐,基本上都属于那种不正宗的中餐。

        而国内的中餐其实在继承了传统菜肴外,也在不断开发创意菜,比如一些食材的烹饪手法甚至融入了西式的做法,所以,即便是在国内,要想找一些正宗的餐馆也是要像当地人打听或者网上搜索的。比如,在羊城想要吃一顿正宗的早茶,除了去一些名气大的连锁店,很多小餐馆也十分不错的,但是外来人为了避免吃得不地道,往往会选择一些名气大但是当地人“白眼”的餐馆。

        所以周方远见得多了,反而觉得没什么奇特的。但三哥出国次数少,乍一迟到改良版中餐无法接受也是正常的,想要做些什么也能理解。

        只是,在国外开中餐馆可不容易啊。

        周方远和麦克以前就在闲聊的时候说起过这个事儿。

        当然当时纯粹是闲聊,因为麦克的一位有人就在新西兰常住,他在和友人聊天的时候,就听友人说起过新西兰的中餐馆的情况。

        麦克的这位有人也是个米国人,但这人就比较喜欢吃中餐,只不过在旅居新西兰之后,想要吃到美味的中餐却不容易,当然了,在米国也同样不容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