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再进扬州 (2 / 3)
有这样的感受,柳亚夫也觉得是自己最近精神压力太大,让他把自己绷得太紧了,但是谁又能在两年后拯救这数十上百万,乃至上千万人呢。并且这些人中同样也包括他自己。
摇头摇头,把脑中的思绪压下,几人来到了位于扬州旧城的县衙门口。在这里,他们被拦了下来,不过这张大财确实有能量,经过通报后,他们很快就进了衙门。
这时柳亚夫第一次来到旧时代的衙门,这里跟电视上没有太大的区别,正中央一块‘明镜高悬’的大字,字迹有些像草,他也看不出好不好,不过倒是有提字人自己的特色。这里有许多戴着青灰色高帽子,穿着青衣的衙役在衙门内走动,做自己的事,对于几人的到来也没有在意。
很快有一个中年人来接待他们,这人便是县衙的主薄,跟张大财关系不错,非常热情,当然这份热情只是针对张大财。
张大财向主薄说明了来意,主薄便让人请分管这一块的典吏,然后接着跟张大财闲聊。
时间不长,有典吏过来,柳亚夫交了两百多文钱的契税,主薄登记后,盖上衙门印章,那地便在衙门登了记,正式属于柳亚夫了。
柳亚夫跟要留下来与县衙主薄叙旧的张大财打了招呼后,与王德贵拿着地契便出了衙门。
柳亚夫跟王德贵在街上逛了一圈,买了点家用的物品品,便从通泗门出了城。
出了通泗门,便算是扬州城外,但在城外依然是商铺遍地,人流非常多,还有大大小小的工坊挤满了附近的空地。
有衣着光鲜的生意人,穿着丝绸细布,还有粗布衣服的小厮,雇工,农民,也有穿着破烂麻布的逃荒人群。
那些逃荒人大多应该是北方过来的,现在河南那边李自成的军队正在围攻开封,接近半年了,大军过境,产生了大量逃难人群。人们成群结队的向江南而来,不过因为缺乏粮食,很多人倒在了路上,其中多是老人小孩,只有青壮才有更多机会到达江南。
不过现在,柳亚夫却在河边看到了一个身上打满了补丁的老汉,那老汉正在河边用黄泥跟石块砌灶台,这个灶台已经接近完工,虽然很简单,但是看起来非常厚实,而且有条理。
刚下了护城河的石桥,远处跑过来一个7、8岁的小男孩,手里抱着一个人头大小的瓦罐,里面装了一些水。随着男孩的跑动,瓦罐里的水不时的荡出来一些。一边跑,他还在不停喊着什么。
小男孩引起了柳亚夫的注意,这小家伙太瘦了,黑黑的脸上有些尘土,已经瘦得皮包着骨头,身上的衣服破得像是一绺绺的麻布搭在身上,上面还有许多洞。如果不是对方一口的河南口音,他都要以为对方是从非洲难民营里的小孩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