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儿时的记忆——下雪天的乐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忆儿时的记忆——下雪天的乐趣
        忆儿时的记忆

        ——下雪天的乐趣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的故乡便很少看见雪。在儿时的记忆中,那时的下雪天,好玩得很。今日所写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提取的,且是儿时的记忆。难免会有些记忆模糊,导致描写雪天景色的文字不恰当,望读者原谅。

        这天清晨来得意外的早,窗户上蒙上一层白膜,且印着颇有趣的冰花。窗户上的冰花是何形状?冰花有花瓣状的;长条状的;方块状的;大饼状的;还有从中心向四周延伸的冰花条,像极了裂开的冰面。我慢步走到窗前,用一根手指轻轻地触碰冰花,一股冷感从头皮直传到脚跟,全身的鸡皮疙瘩被激起。这种冰冷的感觉,倘若用文字代替,必定不如真实感觉。若需感受寒冷,得亲自体会。倘用科技模拟下雪,给人寒冷的感受。那种寒冷,不与大自然的寒冷接触,不能称其为真正的纯正的寒冷。

        我用左手擦掉窗上结晶似的白膜,玻璃变得格外明亮。窗外下着一朵朵洁白的雪花,整个窗外世界被雪覆盖,一大片的雪发出耀眼的白光,呈现在我的眼前。我迫不及待地打开房门,快步地走入雪天世界。

        我大步跨过门槛,一阵寒冷的西北风侵入骨髓,身体不断地哆嗦着。我将双手合在一起上下摩擦,并且双手靠近嘴边,口中吹出热腾腾的白气。在我的眼前,房屋上的灰瓦变成白色的瓦块;红色的土壤表面上,铺着一层较厚的白色的雪,且冒出阵阵寒气;山上原本是绿色的,此时已被雪染白。我张开双手,一朵雪花落入掌心,随即立马消失不见,只遗留下极少些的水珠。

        我仰起脑袋,两只眼珠子仔细观察空中的雪花。倘在地上寻找雪花的形状,那是看不到的。雪花一落到地面,便融化成液体,怎能看到是何固体形状?话说雪花是何种形状?有的雪花内呈圆形状,圆形上又长出六个六角形,每个角上,分别附有多个触角,像树叶一样。还有一种特奇怪的雪花,这种雪花的形状为内六边形,六边形的边缘接有六个方形。六个方形都隔着一定的距离,形成一个凹面。凹面内则长出六个干支,干支上又生出两条分支。在分支与干支上,长有些许白色圆点的触角,从而增加了雪花的美观。

        雪花纷纷从天空落下,在空中四处乱飘,且半弧似的摇摆而下。我跑到湖边,湖面上已结成冰面,然而这层冰面看起来却比较薄。我拿起一根木棍,朝冰面上戳。没使用多少力,木棍便戳穿冰面,一些清澈的水涌出冰洞,且是一滴一滴不间断地冒出冰洞。涌出冰洞后的水,流动在冰面上,从冰洞向四周射散远离冰洞口。

        我抬起右脚,用脚尖轻轻地触碰冰面,稍微用点力,冰面便塌陷而下。一块方形稍扁状的薄冰浮在水面,不停地左右晃动着,激起大量的水珠,且从冰下推出些水扑向冰面。我捡起周边一块较圆的石头,身体向右倾斜,右手做好抛石头的姿势。我猛地扔出石头,石头击中冰面,弹跳着触碰冰面。由于身体倾斜抛出石头,石头受力的方向也是倾斜的,扔出石头的路径与冰面呈一个夹角。石头在冰面上留下一个洞,随即便弹跳起来,落到另一处冰面。每当石头接触冰面时,与冰面碰撞,便撞出一个洞。石头在冰面上总共撞出四个洞眼,并且在撞破第四个洞眼时,由于再一次的弹跳,石头并未落入第四个洞中。然而石头此时受的力已消失殆尽,不足以撞出一个洞。使得石头在冰面上滑动,撞到凸起的冰面,便停留在冰面上。

        在我身边,有一堵长方形的墙直立在地,墙是由红砖堆成的。围墙顶上长条状的墙面,已被厚厚的雪压住,红砖变成白色砖。我靠近那堵由红砖砌成的墙,右手伸直,垂直放在墙面上。随着右手向左滑动,雪像被铲车铲起一样,右掌心前出现一堆雪。且这堆雪随着右手向左滑动的距离变远,雪量也变得渐渐多起来,雪堆得越来越大。由此我想到,何不堆个雪人来玩玩。

        我跑到一处平地,蹲在雪白色的地上,两只手在地上滑动。大量的雪被我从地面上刮走,并且堆在一起。我把这堆雪堆成圆形的,好做雪人的脑袋。雪人的身体也是圆形的,不过圆的半径要比脑袋大,雪量要极多。我在地上放好一个半径极小的雪球,驮着背推着雪球向前滚动,地上的雪粘在雪球上。随着雪球滚动的路程越来越大,雪球的半径也随之而变大。这样,雪人的身体,很快就滚好了。

        我把滚好的雪球停放在泥土上,搬来早已做好的雪人脑袋,轻轻地放在滚好的雪球上。当小雪球接触大雪球时,由于重力因素,大雪球顶部出现凹面,且掉出些许碎屑似的雪。此时,两个雪球合为一体,大雪球顶着小雪球。雪人的模型已制作完毕,还需要给雪球装扮,做好眼睛,鼻子,耳朵,嘴唇及一双雪人的手。既然叫“雪人”,怎能缺少这些器官。

        我觉得雪人的眼睛应该是黑色的,便拿来一块木炭,用脚踩碎木炭。我转着两只乌黑乌黑的眼珠,在碎木炭堆里寻找,挑出两块较圆的木炭。在雪人脑袋的上半部分靠左方处,我把一块木炭镶在上面,做雪人的左眼。我拿起另一块木炭,镶在雪人脑袋上半部分靠右方处,做雪人的右眼。至于鼻子用什么做呢?当然是用雪做。我抓起地上的一把雪,用力地握紧雪,使手中的雪形成上小下大的形状。并且把雪做成从上至下,慢慢地扩大的弧形,像人的鼻子一样,鼻子的中部偏下方是弧形的。我拿起做好的鼻子,贴在雪人两只眼睛的中心下方,在鼻子底部,轻轻地用右食指凿出两个鼻孔。

        雪人其它的器官怎么做呢?嘴唇非常容易做,只要将雪捏成弧形的,就可以了。至于耳朵嘛,则将雪捏成扁形的,直接贴在脑袋的两旁。然而手是最难做的,稍有不慎,雪手就会脱离身体,重重地砸向地面。首先,得把大量的雪捏成长条状的,再把雪手接在雪人的身体上。我做好一只雪手,万分小心地接在雪人身体的右侧,做雪人的右手。果不其然,雪手在雪球上只停留一会,便出现松动,掉落在地,长条状的手被摔成好几段。我接起一段段的雪手,并且在接口处,添加一些雪,用双手使劲地捏紧,以防接口处出现断裂。

        装上雪手后,我后退几步观看雪人,雪人笔直地站在地面,仿佛在对我微笑。我拿来些干草,放在雪人的脑袋上,做雪人的头发。仔细一瞧,雪人底部有些雪融化成水,雪球渐渐地出现大小不一的缺口。由于用手堆雪人,手已被冻僵,我跑进房屋,烤了一下火,又跑出房门。

        在我的眼前,有一座矮小的房屋,房屋上部躺着一排排的白色瓦片。有些白色瓦片出现些灰色瓦,雪渐渐地在融化。由于我的故乡在南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极其丰富。瓦片需要堆成三角形状,利于排水。在瓦片最低端的凹槽处,出现一根根长短大小不一的冰柱,且冰柱上端大,下端比较尖。一排排的冰柱长在凹槽处,形成奇特的景观,给雪天带来不一样的美。由于气温上升,冰柱的底部缓慢地融化着,不间断地掉出一滴滴的水珠。我伸手掰断一根冰柱,就往口中塞,并且不停地吸允这根冰柱。由于口中的温度较高,加快了冰柱的融化程度,大量的冷水滑入我的口腔。

        随着阳光照射大地的时间变长,热量集聚,温度逐渐升高,大量的雪融化成水,泥土表面变得湿润。瓦上的雪融化成水,涌入瓦楞里,缓缓地流下,猛地冲出凹槽的底端。凡在房屋周边,都听得见“滴滴答答”的声音。我堆的雪人也不例外,耳朵,嘴唇,鼻子也都融化成水。雪人只剩下两个正在融化的雪球和短小的雪手,雪人的底部及周边的泥土上,留有大量的水夹少量的雪。随着雪的融化,大地被洗刷了一遍。此时的天地洁净无比,没有任何杂质及污垢。

        儿时下雪天的美,恐怕再也感受不到……

        2018.3.11

        13:09笔名“逸讯”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