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浅谈死亡
浅谈死亡
正确地认识到死亡与我们无干,便使我们对于人生有死这件事愉快起来,这种认识并不是给人生增加无尽的时间,而是把我们从对于死的渴望中解放出来。一个人如果正确地了解到终止生存并没有什么可怕,对于他而言,活着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古希腊〕伊壁鸠鲁
人终究难逃一死。对待死亡,我们应持何种态度。濒临死亡时,应表现出恐惧?或坦然面对人生的最后一刻?
我们先了解死亡这个词的意思,搜狗百科说:死亡指丧失生命,生命终止,停止生存,是生存的反面。
人一出生,就意味着死亡。可为何还要活几十年,然后再死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个人的三观不同,造成思维的差异,从而对待死亡问题,持不同的态度。
不知死亡的感觉如何。人靠感知引发感觉,然而死亡将感知消灭,从而感觉也将不存在。为何有些人害怕死亡,觉得死亡是痛苦的。死亡剥夺人的感知,感觉都不存在,谈何感受死亡之痛苦?人害怕临死之前的孤寂,还是死亡那一瞬间的痛苦。这又成一个问题,死亡的那一刻,感知正在慢慢消失,从而感觉也在逐渐减弱。当临近某一临界点时,感知已不存在,何来感觉痛苦?很多人认为,在死亡之前是痛苦的,所以才害怕死亡。但死亡之前的痛苦,只是一种虚无的痛。这种痛,对于死亡来讲,根本就不是死亡之痛。
多数人是惧怕死亡的。死亡会带走一切,尽管留下遗产给后代,但后代也会死去,这就等同于虚无。富人宁可花钱食药丸,来维持自我的生命,也不愿早早地死去。可用药物延长寿命,到最后还是要面对死亡。然而只是在死亡面前,额外增加了些痛苦,只因延长生命。可惜到头来,只是一场空。这对自我本身,以及后代来说,有何意义。
接下浅谈佛教对待死亡的看法。佛教认为死亡就是生,是轮回。死亡之时,代表一个阶段的结束。按照佛教来谈,结束就是开始,周而复始,生死轮回,从而生生不息。死亡就是涅槃,意味着再生。倘若真像佛教所说,死就是生,死是另一阶段的开始,所以人不应惧怕死亡。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佛教认为,死亡就是生。既然死后又生,为何要惧怕死亡,不是多此一举吗?
一位哲学家说:害怕死亡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如果害怕死亡根本没有什么好处,那么不管我们害不害怕,死亡终究会来。那么,我们对于他的恐惧有什么用。
而理性是对自身有利而存在的,对本身无利,那就是非理性。然而死亡对自我是不利的,因而是不理性的。既然是不理性的,那还有什么理由害怕死亡?死亡是不理性的,为何要使自我的精神处于恐惧当中,是为不理性而自虐?不理性的事物,我们有理由怕?
一个人害怕的事物,发生的几率都因是高的。倘若有人惧怕蟑螂,惧怕的原因是蟑螂很脏。这是本身对自我的精神施加恶心,还是蟑螂对自我的作用,致使感到恶心。倘若是蟑螂对自我的作用,使之感到恶心。但这种情况发生几率是很小的,既然发生的几率小,那有什么好怕的?人之所以怕,那是因为某种事物发生的几率大,且给予人毁灭性的。
死亡的几率是高的,但这同上面所说的不矛盾。因是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他也会死。既然人都有一死,还有什么好怕的?历史上有不死的人吗?那些哲学家,思想家,甚至各家的名人都逃不掉死,我们还有什么借口对死亡恐惧?
我们应从容地面对死亡,认为死亡并不可怕,如一片叶子凋落而已。对死亡的态度都不害怕,对现实的磨难,还会怕吗?死亡是毁灭性的,连死亡都不放在眼中的人,必将视死亡如尘埃。此人在生活中,会看淡一切,不在乎名利,也不与他人相争。
人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既然人是渺小的,个人的灭亡,不应对他产生恐惧。
从儿时起,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亲人陆续离开人世,而当亲人不在世时,我们不是照样活吗?对于死亡,且只在那时,我们才会嚎啕大哭,然而死亡只是一段悲伤而已。几天过后,甚至几个月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亲人的死亡对自我还有何可怕?倘若他人的亲人死亡,且与你无任何关系。你会伤心,会咽不下饭?他人的死亡,你感到无所谓,而对自我的死亡却懊恼不已,这是所谓的“利己”?
在死亡未到之前,就产生一种惧怕感。可死亡能逃避?既然逃避不了,怎又对死亡惧怕,且不敢面对。
恐惧死亡……?
2017.10.22
17:57笔名“逸讯”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