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冷漠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论冷漠 (1 / 2)
        论冷漠

        冷漠无情,就是灵魂的瘫痪,就是过早的死亡。——契诃夫

        在中国,中国式围观,体现了对人的冷漠。

        在社会生活中,任何一种社会危害都莫过于对人持有冷漠的态度。这种态度,是社会的毒瘤,也是忽视人文精神的盾牌。

        倘若出现车祸,周围群众纷纷围成一圈,各自瞪大眼睛,看着车祸现象。鲜血淋漓的场面,求救者的呼喊,竟无一人理会。倘求救者还能动,爬到谁面前,谁就赶忙往后退,生怕惹上麻烦。等到交警,救护车来到时,围观群众也无一人上前帮忙。只是一味地看着,有的人脸上竟泛起笑容……!

        有些人是来凑热闹的,还有一些老人是来收集信息的。事完之后,老人们是车祸的传播者,且在与人交谈时,老人们露出惊悚的表情,指手画脚地重现车祸现场。这种冷漠,已上升为一种社会现象。对人,对事,冷漠的驱动促使良心丧失。

        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冷漠的,一[对人、对事]冷淡,不关注。二冷淡的,呆呆的,没有生气。

        首先,我们得分析,冷漠是如何产生的。就让我来一一解刨吧。

        一从个人利益出发。群众都怕被讹上,惹上不必要的麻烦。于是,人们就像木头一样,笔直地围成一圈站在那儿。表面上露出关心的一面,却无任何行动。冷漠的生长,是维护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凡触及自身利益,自我得沉默,然而在沉默中冷漠油然而生。这是一种相生的关系,冷漠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从内心跳出来的。

        二从群体来讲。人的从众化心理培育冷漠成长。“别人都不去,我为啥要去?”“为何只有我一人去?他人都不去,我还是不要去吧。”种种心理活动,导致冷漠的产生。

        个人跟在众人的后面,对眼前的事物持有相同的态度,始终保持一个模样。这样的氛围,给予冷漠良好的生长环境。没有自主选择能力,一味地跟着众人走。连做事也同他人一样,自己没有一点主张。

        从这点可以看出,集体的力量,往往影响个体的行动,导致个人走向集体主义。将冷漠推向集体,仿佛个人不再附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使得冷漠的出现,更加反映出集体的虚伪与道德沦丧。

        三从社会来谈。冷漠是社会生存的一种法则。学会了这一法则,在社会上,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