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卷第十八章:米娜与疯人院(2) (1 / 3)
在我“生活”的大三元医院并没有像故事里面或者影视剧里面说的那样乱七八糟的。这里的医生大夫都对患者很好,没有说过分的做过任何事情。尤其是我们的院长,他总是会花很大的时间坐在草地上给一些智力欠缺的“孩子”讲故事,有时候医院入不敷出的时候更是自掏腰包来维持整个医院的运行。
当然,他还有一个身份,是整个中国的著名心理学家,他一次次的根本自己的实力推翻了世界上面的学术权威,为我们国家获得了无数的荣誉。而他的这些行为也帮助了医院得以获得更好的设备,很多精神病患者都被其治愈康复,健康的获得“心声”。
在他们的眼中,大部分患者就像是一个新生的小孩子一样,白的像一张白纸,需要好好的照顾,更需要好好的利用。
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关于“华生的小艾尔伯克”的心理实验。
小阿尔伯特是一名不足一岁的孤儿,健康而平凡,实验的设计也并不复杂。首先,依次将小白鼠、猴子、狗、面具以及棉花呈于婴孩面前,以观察他的反应,确认他并不会对这些东西产生恐惧;接着,用锤子敲铁棒,制造出突如其来的巨大声响,观察小阿尔伯特,毫无疑问,他产生了恐惧;然后,再次向小阿尔伯特展示白鼠,只是这一次,小白鼠的出现伴随着令他恐惧的巨大声响,反复几次,以试图建立设想中的“条件反射”;最后,单独向小阿尔伯特展示白鼠,观察他对小白鼠的反应,以验证“条件反射”理论正确与否,进而,又向他展示和小白鼠有共同特征的兔子、狗、毛皮大衣、棉花……以确定这种后天生成的恐惧是否会迁移到其他东西上。
实验的结果令人信服的证明了“情绪行为可以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手段而成为条件反应”,夯实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然而,我们的主角约翰b华生却因为这场实验,而永远离开了心理学领域。
然而,这场实验,便成为了华生走向“死亡”的第一刀,因为这个实验的不可逆性与不可复制性,让华生离开了心理学界,虽然这个实验成为了历史上的经典心理学实验之一,但也成为了一个永恒的“经典”,没有人再被允许论证,也没有人可以说出他是否是真,是否是假。
但是,我们的老院长做到了。
这个表面和蔼可亲的白发老人,戴着金丝框眼镜的看上去知识渊博的老学究,就是怎么一个不顾道德的知识狂人。在他的眼中,大部分有智力上归零的病人,都会被当作是婴儿对待,可以享受婴儿的好待遇也需要为他的实验奉献出自己的大脑。
我知道的事情只有怎么多,要是说为什么他能被认同实验,我确实不知道,因为当时我是个疯子、神经病。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自己的幸运还是因为我当时的疯狂举动让他们无法靠近我,反正在那段时间,我并没有成为他们的试验品。但是,当时总是跟我一起在草地上看书的一个女孩子就没有怎么幸运了。
她被做了“感官剥夺”的实验。(所谓感觉剥夺,指的是有机体与外界环境刺激处于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外界的声音刺激、光刺激、触觉刺激都被排除。在该状态下,各种感觉器官都接收不到任何的外界刺激信号,一段时间以后,便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病理心理现象。在现实社会中,适应环境是以信息平衡为前提的,信息不足或者超载都会造成身体机能的严重障碍、甚至死亡。)
因为他觉得,这个世界是有一种灵异的超能力存在,而这种能力所有人都拥有,只是还没有被激发,只有当我们被剥剥夺了五感,然后整个人站在了死亡的临界点的时候,才可以被激发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